浅谈信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分辨是非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了,但由于网络上的东西良莠不齐,而且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时期,对同学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帮助自己的学习,并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的信息。
三、师生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个性和见识也随之增长,他们对老师已不再是小学生样盲目地崇拜和听话了,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自尊心很强,老师不可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也不可能简单的规定不准干什么不许怎么样,更不能对他们加以呵斥和责骂,否则只会招来反感和叛逆。现代教育理念更推崇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教师贴近学生,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环境下实现教育的目标。尊重、热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他才能真正地爱老师。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们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任何一次过火的指责、无意的歧视,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心理阴影。因此,在处理班级事情时,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等,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最渴望的是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胜过雨后绚丽的彩虹,在学生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奋进的种子,使人充满活力,同时也是一种肯定、认可,让学生坚定发展方向。由此,要想使一个学生有所提高,老师要从各个方面去关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的温暖,信心和关怀,这样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找到提高的办法,与此同时又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一种对老师的喜爱与敬佩之情,从而努力进取。相信,只要我们以爱心、细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XX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第一版
[2]《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有效办法与途径研究》 刘亚军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6.2009
[3]《班主任工作案例——后进生转化心得》http://www.docin.com/p-9337793.html
[4]朱文卿《细心 爱心 责任心》http://www.lz21z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9
浅谈信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