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虚拟世界诱惑的背后陷阱重重。因特网的应用现在已经走进了学生的课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务之急。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是放飞学生心灵的有效手段,是育人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字】信息技术 网络教学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
世界在发展进步,信息技术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世界在为人类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与烦恼。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网络的世界无疑充满了诱惑,而诱惑的背后也布满了陷阱。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教育者不仅是教授知识,更要做好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使用网络。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评价等内容。在《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节,就是因特网信息检索。在高一开学第一节课,我对所带班级的学生做了简单调查:在初中阶段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很多学校都没有正儿八经地学习, 80%的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过半的男生都上过网,却仅限于QQ聊天,网络游戏,少数会发送电子邮件及浏览信息;而女生中,上过网的却占很少数,这样即出现了学生的知识起点参差不齐,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在教学中,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的应该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中的实际,认为网络教学中的德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贯彻。
一、起点不同
搜索引擎第一节课,在我刚布置了第一个练习任务:“搜索我们连云港市的市花、市树、市歌分别是什么?”之后不到一分钟,张尧和李威(化名)就喊出了答案,而这时有些同学连百度网站都还没有打开。我随之布置了第二个练习任务是:“搜索连云港市歌,并听听其旋律。”李威当堂就唱起了《在海一方》!这两个“网络高手”已经开始洋洋自得甚至流露出对其他同学的蔑视。
通过调查和一节课的仔细观察,我细心将班级分成十组,每组六名同学,找出了十名操作较好的同学,委任为各组组长,带领该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学生普遍具有好为人师的特点,当有同学不会的时候组长还要担任小老师。之后每节课课前准备好了学案,分发给每位同学,让他们先自学,课堂上给小组长简单讲解本节课内容,再由小组长负责讲解给组内的成员。这样“网络高手”能快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就变成了必须的,他们就不能再为此而洋洋自得,既磨练他们的锐气,使之学会谦虚谨慎,也避免了部分学生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尴尬。
二、健康心理
在搜索引擎学习了2节课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已经变成了“网络高手”,他们已经不甘只在老师界定的范围内进行搜索了,于是,遨游到网络的海洋找不到归宿,甚至还有个别的学生进入了不健康的网站。这时,我们做老师的要充分利用这个德育教育的好时机,把孩子引到正道上来。
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网络的强大的功能,让同学们认识到搜索引擎只是其中之一;通过资料展示网络在科学计算、军事、医学、机械制造等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意识到,网上交友,玩游戏,看电影等只是网络提供的部分功能而已。
其次,观看影片,体验现代社会就是互联网的时代,网络是我们的好帮手,但网络上也有一些不良信息,如网恋,黄色、暴力影片、反动、迷信网站等等,致使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网络无法自拔;教育学生要学会辨别良莠;带领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以此来约束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如:2007年2月,“熊猫烧香”病毒肆虐网络两个月造成上千万台次的电脑遭到病毒攻击和破坏,给众多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其作者李俊因此而获刑三年;2009年四川米易警方破获的一起沉迷网络游戏杀人案,年仅20岁的李某因在网络游戏中受人欺负,心存怨气,竟为发泄情绪在现实中杀害同学。
浅谈信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