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形象比拟法”在《网络技术应用》理论教学中的使用(二)
“形象比拟法”教学,能把复杂的知识精简化,把繁琐的知识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地揭示事件的要点,通过去除“水分”,突显精华把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体现出来。比如在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中数据在OSI参考模型中的传输过程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是以选择题来考察的。大纲要求是让学生记住和理解在OSI参考模型七层中,工作时发送方从上往下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都附加协议控制信息;接收方从下往上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都去掉协议控制信息。那么如何让学生把抽象又陌生的知识点理解呢?我们可以联想到过去的苛捐杂税。比如发送方乾隆皇帝下令收税要求每个百姓收1两,可到了和珅宰相那里变成2两,一直往下发送命令,到七品芝麻官那里就变成每人7两了,可七品芝麻官往上交,交到皇帝那里的时候皇帝接受的还是1两。这样“形象比拟法”教学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将内容化难为易。
(三)利用“形象比拟法”把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形象比拟法”教学对于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应用》中的许多抽象概念同样十分有效。在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中,有些学生容易将网络的三种拓扑结构混淆,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它们,我是让学生这样想象的:总线型拓扑结构:把总线形网络类比成一条公路,各工作站比喻成公路旁边的站点。网络中的数据会依次经过沿途的每一个车站,汽车也会一直向前行驶直到抵达终点。当路过车站的时候,乘客会将售票员报出的站名与自己要去的目的地相比较,如果一致就下车,否则继续前往下一个站点。环型拓扑结构像什么呢?就像运动会中的接力跑比赛!在环型网络中,信号以固定的方向传播,在没有到达目的地之前,它会通过其中所有的电脑。而网络中的每一台电脑在接收到闭合环上传来的信号后,将信号再发送出去。星型拓扑结构就好比一个车轴和辐条组成的车轮,车轴部分就是中央设备。星型拓扑结构网络属于集中控制型网络。通过这种比拟方式,将《网络技术应用》中的许多抽象化概念形象化,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小结
本人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形象比拟法”教学可以把抽象内容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网络技术应用》的难度。因此,“形象比拟法”是一种值得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合理推广的优秀教学模式。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利用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进行比拟,并不代表这两个事物完全相同,只是为了用比拟的事物使被比拟的事物更形象,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形象比拟法”的教学研究工作,从而使其更加合理高效地应用于包括《网络技术应用》模块在内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2003.12
[2]李艺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
[3]李艺 李冬梅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4]周小山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6
浅谈“形象比拟法”在《网络技术应用》理论教学中的使用(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