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信息技术课认识的误区及对策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课认识的误区及对策
[摘要]目前高中信息技术存以下误区:一是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为了学业水平测试;二是多媒体信息加工照本宣科则行;三是信息技术是一门独立学科。改变这些误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信息技术课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二是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做终身学习者;三是尝试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进行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误区 对策
高中信息技术科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在学业水平测试的影响下,我们有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就偏离了这个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认识上和实践上的误区阻碍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以下笔者将浅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误区以及对策,希望和同行们一起探讨。
误区一: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为了学业水平测试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国中小学正在推进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技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指明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和作用。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我们的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的发生变化,使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变化为如何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至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早抛到九霄云外了。每年的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好多都是模拟卷的原题,所以有的老师连课都不上了,上课时就让学生做模拟卷子,讲一节课练一节课,不但课上的轻松,而且学生通过率也不会低。教学过程完全是填鸭式的,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的接受,完成老师的任务。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只是机械的重复老师演示的步骤。
误区二:多媒体信息加工照本宣科则行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五章节是多媒体信息加工,考点基本上是选择题,所以我们有的老师就是照本宣科,画一下重点。例如:位图和矢量图的优缺点要记住位图旋转缩放易失真,而矢量图旋转缩放不易失真。实际经过这么介绍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并没有多大的理解,位图失真是什么样子。我们只需要打开一个位图然后对它进行放大,学生就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在位图放大的时候图片出现了马赛克现象,物体的边缘变成了锯齿状,而矢量图在放大的时候不会失真这样学生就比较直观的观察到了二者的变化,即使你不告诉它,学生们也可以通过你的演示发现二者的不同。在讲到图片处理时我们可以用photoshop来合成图片,处理图片。在讲到对声音的采集和加工时我们可以用cooledit软件来合成一首歌曲,或者合成一个朗诵并且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这个合成的过程,在讲到动画时,我们可以现场做一个小动画。通过上面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多媒体的强大功能,让学生被多媒体的强大魅力吸引。
误区三 :信息技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强调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时,我们有的信息技术教师还停留在信息技术课的独立王国里面,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尝试将自己的学科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由于存在“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及应付学业水平测试等原因,部分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意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误区。信息技术课应融会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师的这种意识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我们讲到flash时,我们就可以做一些化学实验,比如说制作NO遇到空气时的化学反应。讲到vb算法时可以和数学学科进行整合,讲到word绘图功能时可以和物理学科进行整合。如画物体受力图等等。通过信息技术课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和爱好。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对策一:信息技术课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技术教师积累的常规教学经验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相对于学生而言,也并没有很多的优势。因此,教师应树立起现代教育的信息观,主动、自觉、敏感地捕获新的信息,加强信息技能,增强学习能力,不断充实自己。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了解我们这个学科的教学目的,我们的教学展开要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我们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单一的去灌水技术,信息技术的软件教学是相通的,我们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这样既可以节省我们上课的时间,又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讲到网页制作FrontPage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其实这款软件好多工具的使用和word差不多,比如说插入图片、对文字的设置,插入表格等等。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
对策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做终身学习者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对教师要求非常高的学科,教学内容也非常的丰富。技术产品更新速度也非常的快,知识更新也很快,许多知识或者技术很快就会过时了。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始终走在学校信息技术的最前沿。教师的专业知识也很重要,我们应该学会教学中用到的所有软件,而且要学到非常的精通,不要一瓶水不满半瓶水咣当。只有自己知识渊博了,才能做出满意的作品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这门课。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要以为自己是老师了以前学的那点知识够对付学生了。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一定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一切学习活动。信息技术老师和专家学者们共同交流,我们一定会学到一些最新的理念,以及好的教学方法,我们会受益匪浅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做一名终身学习者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第一个应该做到,而且必须做到。
对策三:尝试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进行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在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教师进行“任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课认识的误区及对策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