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
[摘要]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认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过程中,这些问题是目前人们在探讨的问题。本文讲分析一下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素养
当前知识经济大潮涌动,信息革命铺天盖地而来,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经历着迅猛前进的黄金时期。那些古老的、沿袭数百年的教育和学习模式终于一点点为潮流吞没,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校园原有的面貌。为争抢教育发展的制高点,需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技素养的基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育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正在逐渐将人从繁琐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时代的到来,是以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即人们利用信息的方法和手段的根本变化作为前提和条件的。所谓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传递、再生和利用信息有关的技术。具体地说,是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主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机技术学的综合技术。
2.信息技术教育
21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加快信息教育的步伐。
(1)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原因
简单的说,这是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即信息社会需要很好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二十一世纪的公民需要获得以下一些技能:① 信息处理(组织、获取、操作和评价)的技能;②解决问题的能力;③ 批判性思维能力;④ 学习能力;⑤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传统的教育观念要进行革新,信息技术教育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培养信息社会所需的人才。
(2)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其实质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掌握及学会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如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二是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协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有效的“教”及“学”的过程,就是说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这两个层面分别代表了信息技术的教育的两种要求,一般提到信息技术教育都涉及到这两个层面。信息技术教育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以现代理念为指导的教育活动。
(3)信息技术教育的特征
① 教育的多媒体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将有许多机构专门设计制作多种成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供教师选用,而且,教师还可根据教学需要,非常方便地从软件数据库中选择并提取相关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各种媒体信息,加以组合安排,供辅助课堂或学生自学使用不必再花很大工夫自己制作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和课件等多种单个媒体。这样,集声音、文字、图形和动态图象与一体并能与人做动态交互的多媒体技术,就以其易得和易控的优势性能,得以综合运用在日常教学中,成为人们进行有效学习的得力工具,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② 教育的个性化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生活工作情况的不同,教育必须因材施教。但是,由于实现个性化教育需要大量技术和软件的支持,一般学校很难满足这方面的要求,故个性化教育在目前仍多停留在理论上,高难以完全实现。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这种教育方法提供物质条件和技术保证。
③ 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与传统的教育相比,信息技术教育采用的教育途径、教育形式和教学手段都不是单一的。信息技术教育采用自由的教育形式并且有信息技术设备为支持,相比传统教育中的“排排座”的教育形式,能培养较高级的思考和信息处理技巧。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只是扮演促进者角色,促进学生的学习,他向学生提供访问信息的多种方式,而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主导学生的学习,组织并向学生展示信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是个专家。
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