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下创新型教师素质结构的整合研究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紧锣密鼓抓紧制定面向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力图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迎接国际经济科技的挑战,坚持创新,大胆创新成为人们谈论最多最热的话题。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创新人才的竞争。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教师。
【关键词】创新型教师,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信息素养
一、创新型教师及其特征
创新型教师具有哪些特征呢?美国哈佛大学伯顿提出创新型教师应做到十个要点:
1.创造一种气氛,使每个学生被作为一个人来看待,使他受尊重,并作为小组的一员受重视;
2.使每个学生懂得自信并学会提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3.使每个学生获得自己去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并许可他进行长久的尝试;
4.给学生提供发挥其能力的自由环境,以便激起更充分的探求;
5.对学生的新奇念头、想象力和别出心裁进行称赞和鼓励;
6.鼓励学生提问,好奇产生问题,创新始于问题;
7.对学生做到能够倾听、观察和沉默;
8.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拓视野,敢于认知从而敢于探险;
9.大力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处理问题,不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
10.放弃权威态度,并避免在评价学生中迷信权威的做法。
成功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师总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等过程中,并且富有独创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在个性品质上往往表现为幽默、热情、乐观、自信,乐于接受不同观点以及对其工作之外的其它事情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在教育教学方面,注重教育艺术和机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就动机。在教学风格和技巧上,善于经常变换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互交流并讨论各自观点。驾驭教材能力很强,对学生的课堂反应有很强的敏感性;凭直觉进行教学,想象力非常丰实,不拘泥于已有的规划或既定的程序。在班级管理方面,创造型教师在对班集体和学生管理时都表现出:努力创设并维护一种易于创造力得以表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班集体风尚。信任、公平、宽容、自由、安全、富于创造性的集体气氛是创造型教师进行班集体和学生管理时所追求的目标。
二、创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社会信息化程度和知识经济含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提高。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呼唤着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简明地说,创新意识是由创新意图、愿望和动机等对创新活动有重大影响的各种精神因素构成的一种稳定的精神状态。创新意识总是代表着一定社会主体奋斗的明确目标和价值指向性,成为一定主体产生稳定、持久创新需要、价值追求和思维定势以及理性自觉的推动力量,成为唤醒、激励和发挥人所蕴涵的潜在本质力量的重要精神力量。
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新的时代需要。当前,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知识经济的核心是高新科技,而科技的生命在于创新。同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活力也在创新。那中把学习视为单纯继承性活动的观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了。"为创造而生活"已成为当前各界盛行的口号,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一大特点。
2.新的教学观念。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考虑,抓住其发展的关键期,以使其获得全面发展。要强化以下意识:教学不是让学生被动地获得知识,而应是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去发现知识;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听客",而是主动求知的"主人";教师不是支配学生的真理的化身和绝对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知心朋友。
3.新的教学创意。教学犹如设计,贵在创意。教学的创新包括四个程序:教材的创新、备课的创新、教学的创新和评价的创新。
信息社会下创新型教师素质结构的整合研究 (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