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情感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创新观念,还要具有创新情感。强烈的情感可以变成追求的巨大推动力。创造过程不仅是激烈的智力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种创造活动,尽管你面对的可能还是以前的熟悉的材料,然而很多与之相关的因素却发生了变化。诸如教学对象的变化,个人认识层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设施的更新等等。因此,创新型教师或因为强烈的责任感,或因为追求创造成功的喜悦,总是会在情感的驱动下,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方法、策略,运用最适当的教学手段,成功地进行教学。而没有创新情感的教师就不可能去积极探索、推陈出新,只会沿袭多年来的教学老路,使教学活动毫无新意。同时,具有创新情感的教师还会通过自己的情感去影响、感染自己的学生,使学生也萌生创新的欲望。
(三)创新人格
何谓人格?《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人格的界定是“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这个定义出发,人格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时代的变革必然产生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事物,健全的人格是人们主动、积极地调节自我适应转变的根本保证。
创新人格是实现创新的重要保证。创新人格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创新人格的不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创新成就的大小。创新人格包括独立性、个性、自信心、好奇心、表现欲和协作精神等等。
我觉得,创新型教师的人格应包括:
1.健康的情感,包括情感的程度、性质及其理智感;
2.坚强的意志,即意志的目的性、坚持性(毅力)、果断性和自制力;
3.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特别是兴趣、动机和理想;
4.刚毅的性格,特别是性格的态度特征,例如勤奋,以及动力特征;
5.良好的习惯。
(四)创新能力
能力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教育能力是符合教育活动要求影响教育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前人知识和经验 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创新思维,通过大胆地探索和实践,提出创见和作出发明的能力。它是 教师的一种综合智能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多元合理的智能结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活动的能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等方面。创新教育能力是符合创新教育活动要求影响创新教育效率的个性特征的综合。创新能力包括两个层次:即特殊性创新能力和一般性创新能力。特殊性创新能力,包括培养语文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一般性创新能力包括:
1.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情绪情感能力、意志力、个性心理能力;
2.上好创新教育课的能力;
3.进行创新活动指导的能力;
4.学科教学和活动课教学渗透和培养一般创新思维品质的能力;
5.对学生创新素质发展进行评价的能力。
“标新立异、不囿陈规”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型教师要有标新立异的勇气。敢于向学生披露个人创造性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其中的迷误和“当众出丑”之处,这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有示范作用。“注重研究、反复探索”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的创新行为应该涵盖影响个体创造力因素的研究,探索社会文化因素、环境及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及个体因素等对个体的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要加强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就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来说,其关键在于通过启发知识来启发创新。我们认为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使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而且最终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将有所帮助。例如,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开放式教学法等,就是行之有效的创新型教学方法。
(五)信息素养
今天的社会特征就是信息化,资源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决策的信息化,生活理念的信息化,等等,不一而足。教育信息化呼唤教师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
信息素养是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一个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系统。
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在认知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养;二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的素养,是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以这两个层面为纲,可以列出教师信息素养的如下构成要素:
1.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有基本正确的理解;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教育信息化工作。
2.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能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
3.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
4.能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送信息;能较好地管理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
5.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能用尽可能好的方式表达、呈现(和储存)自己生成的新信息。
6.能将以上一整套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继续学习和交流。
7.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今天,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这些能力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创新型教师必须对照信息素养能力的这七个方面,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获取形式,乃至知识的处理能力,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不被教育信息化所淘汰,才有可能不被社会信息化所淘汰。当代的创新型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如果教师能成为一幅创新的画像,那么就是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楷模。向前展望,教育必须培养下一代能面对世界重大问题和迎接明天社会的挑战。为了适应未来的教育,为了提高全民素质,我们急切地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参考文献:
培养创新型教师,章立早
浅议创造型教师的特征及其培养,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刘志平
创新意识及其社会培育,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凤志
《创新教育百例创新教育百忌》,华长慧 主编
5.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呼唤创新型教师,江苏吴县市教师进修学校 钱家荣
6.论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校 吴晓川
信息社会下创新型教师素质结构的整合研究 (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