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应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应从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创新能力
[正文]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信息素养的教育关系到人们如何立足于信息化社会这一基本点。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时期,他们处理信息、判断是非的能力还很弱,教师的价值取向、理想与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将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信息技术新课标颁布后,新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根本原则,积极开拓,努力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那什么是信息素养呢?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不仅是孤立的诸如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等的信息技能,而是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在信息社会中合理生活学习的责任将这些信息技能用于信息问题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其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部分教师为“教学”而教学,甚至把社会上的一些培训课直接搬到课堂上来,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学生的其他基础文化素养
现代教育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其他学科知识做基础,离开基础的知识,信息素养的形成就会变为空谈。反之,信息素养在学生各科学习中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它慢慢地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不可忽视基础文化的学习。
2、培养学生动手处理信息、形成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中学生的信息学习比传统课程更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全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多视角观察和多方位探讨,进而形成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这些能力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文化后形成意识和自然需求在学习实践中表现,是信息素养形成的质标志。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化为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素养。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对中学生而言信息意识方面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要有持久的学习应用兴趣,有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探究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以教师传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应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