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课
摘要: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已经逐步转化为信息技术课程。然而,大多数不知情的人士都误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本文主要针对人们的误解,从课程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区别。并列举相关的实例,便于人们的理解,来消除这个误解。
关键字:课程目标、教学评价、课程资源
2000年,我省开设了《信息技术》这一门课。我在2003年9月开始自己的教书生涯,主要担任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当时高一使用的教材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到了2005年,换了新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然而,不管在什么时候,我在学生口中所听到的都是:“上计算机课了”,学校的同事也会问我:“你是教计算机的吗?”……从人们的口中可以得知,他们根本就是把信息技术课和计算机课混为一谈了,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两者没有丝毫的区别。我在这里想告诉大家: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课。当然,还有很多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课。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顺应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浪潮,由计算机课程转化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但是,由计算机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的转化不是简单的名称的变换,对这两门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就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来讨论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区别。
课程目标不同
计算机课程的目标是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完成对信息的获得、传递、加工、再生和应用的一种素养。与计算机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转变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它是计算机课程目标的继承、超越,并合理扬弃的结果。
比如,同样讲到“图像的处理”这一部分的内容,都使用Photoshop这个图像处理软件。计算机课程起码要花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讲这个软件的功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该软件菜单栏和工具栏中的各个功能,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图片。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如果看到某些拍得效果很差的照片,也会用专业的术语说:“PS一下吧。”因此,计算机课程重在培养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而我们信息技术课程中,图像的处理这一块内容,只需要两节课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其中,只讲了图像的加工和合成两个知识点。图像的加工是把一张拍摄不成功的照片,经过旋转、裁切、色彩调校、滤镜调整等操作,使之变成一张能产生更好的信息传递效果的图片,只要学会一些简单的工具栏中操作。在进行图像的合成操作时,也只需讲究色彩的协调美观即可。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不讲究操作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由于课程目标的不同,致使两者的培养对象也不同:计算机课程的培养对象层次较高,一般是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而信息技术的培养对象比较广,几乎所有阶段的学生都需要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现在小学、初中、高中,都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课程内容不同
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与使用、程序设计、工具软件等等。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是学习一些信息技术基础、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课(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