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的探究(一)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的探究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在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高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改革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方案,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案。本文对如何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但由于目前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影响,以及传统观念的束缚,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能够引领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已不能胜任,必须探索出新的评价方式,从而引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新的评价方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评价方案应注意结合教学的过程与成果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认为教学质量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教学质量指的是教学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结果的促进程度,包括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恰当,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特征(如年龄,先前知识,动机等),涉及众多的教学因素,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和内容的处理,对学习任务和活动的组织地处理。
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有制定的学习计划、活动方案、活动分工、学习笔记、操作过程,甚至有些是感想和看法等,这些都是在教学中出现的过程性资料,在最后形成的教学成果中难以体现,比如学生完成一个操作,是按照什么方法完成的?是不是教师讲授的方法?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在以往的评价方案中这些都很少涉及。
我们以前过多的关注了学生课堂教学中取得的成果或成绩,把它与课堂教学质量划上等号,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从而产生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缺失,只注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通过率,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执行新课程的理念等等。
新的评价方案要让教师关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由评价来不断反馈,并进行反思总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评价方案应围绕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
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成,“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了什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了什么信息技术素养,这些始终是教师应该考虑的。
我们要改变以往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能力的高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劣,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发展。
评价方案围绕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能更好的调整课堂结构,建立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的探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