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信息技术课堂不得不正视的几个问题(一)
例谈信息技术课堂不得不正视的几个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加上最近的观摩、听课、评课及其交流,再加上笔者本人有关信息技术课的处理的所感、所思、所悟,总有写一些的必要了。
关于外出观摩或听课,毕竟是当事人经过精心准备的事,一般好课的总体印象不外乎:教学目标明确,重点较突出,内容设置基本完整,教学环节基本实施,引课一般以情景导入为主、学习方法主要为任务驱动外加讲练结合,学生参与度、目标达成度较好,气氛活跃。相比之下,纵观我们目前常态下的信息技术课堂(甚至包括部分公开课),由于授课教师本人资质、或限于本校信息技术教师数少而不能很好教研、或被其他学校业务所累等客观原因,加上当事人重视程度不够这一主观因素(信息技术教师相比主科普遍地位低这是不争的现实),我们也要看到,信息技术教学相比其他学科,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且有些还是主要问题。而要上出好课、能吸引“眼球”的课、学生乐于接受的课,不管教学规范上,还是课的实质内容、具体细节上,我们还需要不拘一格、实质性、开放性地揣磨与研究,相互探讨与共同学习进步,相信其他学科的教学发展也是这样成长过来的。
问题一:“三维目标”形同虚设。
例一: 一位高一教师在讲授高一必修《信息的编程加工初步》一课时,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通过体验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知道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步骤;理解算法,并能初步使用算法描述解决问题。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懂得算法,并通过实践巩固性练习来习得算法的流程图描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计算机工作原理:程序存储与控制的意义所在,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初步兴趣。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该老师一开始就摆“百米排序问题”,简要点提算法一词意思过后投影其流程图展示,又打开VB程序设计“VB界面设计控件插入”、最后再来所谓的程序代码补充题“100累加”和“图像打印”(实际是循环甚至是双重循环问题),导致学生像赶鸭子上架一样,整堂课连编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即编程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什么也不甚清楚,更不要说让学生“明确程序的意义,培养程序设计初步兴趣”,恐怕反而增添了几分畏惧感,导致课堂枯燥、任务完成不够的不利局面。
还是本堂课,还是遵循其“三维目标”,另一位高一教师则紧紧抓住“体验信息编程加工的总体过程”和编程加工核心“算法设计”及其流程图描述的二个重点展开,引课带着学生一起体验玩程序游戏,下面不是屏显程序流程图,也不是VB什么,而是继续加强体验程序实现,学生亲手操作点击界面按钮求得结果,然后该教师揭示按钮后面隐藏的程序代码,从而点出要想实现此类功能,信息的编程加工的过程:需求分析、算法设计、程序实现(含界面设计、代码编写)、调试运行。辅助说明:需求分析,即实现什么功能、如“俄罗斯方块”怎么玩法、求“100的累加”还是什么的运算,因学生初步学编程,一般这一步直接给出。算法设计是编程加工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程序实现中的界面设计,即用户操作使用菜单、工具按钮等;代码编写,即对照算法设计撰写的设计语言语句指令,并特别指出“我们常见的学习使用电脑只是使用人家编好的程序软件,学习它怎么用,根本还谈不上怎么设计的”,“累加100可能每位同学都知道结果,那求一千、一万的累加等等呢?如果让程序来做,只要修改一个指令即可”。此时此刻,你会发现学生会有一种震撼感,这样的教学情节设计,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更强化了信息编程加工程序的意义。下面教学环节的重点自然就是算法设计的描述,“如何从自然语言的描述转换到流程图的建构?”。该教师先从顺序或选择分支入手,再过渡到循环结构,“如直角三角形,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再如数据典故出自《孙子算经》:‘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期间由学生演译解答过程并由学生评判,遇上冷堂教师还提示“数学问题数学课代表、语文问题语文课代表”来加以把控与调和。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所氛,又体现了学生在体验学习活动过程中习得了方法,其目的与“三维目标”完全吻合。至于VB程序的界面设计与代码书写,应当是选修课的内容,或只能是必修这一教学内容的拓展(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只能做到有的放矢,何况我们做编程的人都知道,“算法设计一出来,编程已基本实现”。
例谈信息技术课堂不得不正视的几个问题(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