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VB课堂教学中的“假摔”方法(三)
标点符号的使用类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汉语或是英语等语言类科目的学习时,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是很注意,但是计算机语言对标点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学生在学习VB时,标点的使用问题经常是状况百出。
例3.请编程打印出如图6所示图形
分析:此图形共11行,每行的个数为从1开始的奇数变化,先增加后减少,每行的首个位置依次左移一个位,过了一半后,再右移一个位,且上下和左右都为对称图形。
教师依照教材提示,最初设计出的程序代码如下:
For i = -5 To 5
Print Tab(6 + Abs(i))
For j = 1 To 2 * (6 - Abs(i)) - 1
Print "*"
Next j
Print
Next I
但是,当对程序运行后,发现图形为图7所示:
(图形说明:所有的“*”全出现在同一列上)
同学们在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时,注意点一直放在函数和数字的变化上,却没有想到问题就在平时不注意的标点符号上。在对函数、数字进行修改无效后,对学生提示了一下标点的作用,学生醒悟过来加上标点“;”,语句改为:
For i = -5 To 5
Print Tab(6 + Abs(i));
For j = 1 To 2 * (6 - Abs(i)) - 1
Print "*";
Next j
Print
Next I
这样程序就达到题目的要求,能打印出图6所示图形了。
心理学家波恩.瑞司夫在研究超强记忆力的方式时,发现人类比较容易记住整个事情比较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课堂讲授中,对不同的知识点也就要采用不同的讲授方式,以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类似这种难度不深,在语句中的份量不重,但是要想达到目标结果又不可或缺的知识点不少,如果只是采用常规的“讲解——演示——练习——总结”的讲授办法,学生可能当时能懂,但由于印象不深,不久就会忘记。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妨采用一些更巧妙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加深记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 “假摔” 这种的方法还是很值得试试的。
参考资料:
[1]李艺 董玉琦:《算法与程序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浅谈VB课堂教学中的“假摔”方法(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