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座位安排的技巧(三)
在导生制正式实施前,对导生的培训也是很重要的。首先,我要让每位导生明确他们自己的职责,并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同时也要让导生们明白,当导生对自己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对自己更深入的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发展自己的组织、交际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其次,我制定了一份规范的计算机操作方法、讲解操作步骤时的规范语言,让每位导生掌握教授指导他人的基本方式方法。
导生作为先行的受教育者接受能力比较强,对该组内的学生情况要充分了解,认真的辅导,帮助其他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如果是创作作品,或者综合性的教学内容,那么导生就要起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合理的分配任务,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辅导完成后,导生负责把每组的情况进行汇总,有问题的将列表报告老师,老师再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改进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同时,对于导生与其它接受指导的学生,要明确两者之间相互平等的地位,并对双方都有明确的要求。在导生方面,我制定了严格的导生制度,比如导生不能有认为自己高高在上的思想,对同学的问题要耐心解答,指导过程中也要遵守纪律等。在接受指导的学生方面,我也要求他们要尊重做导生的同学,敢于提出问题,虚心接受指导,在导生帮助解决问题后要礼貌表示感谢等。
最后,需要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对于能够认真履行职责、有效辅导他人的导生,要给予恰如其分的奖励,如在成绩评定时有所加分、平时完成教学任务后允许有一些时间自己支配、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学也可有适当的物质奖励。这在一方面调动起了导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励了那些原本基础水平较差却努力提高自己想要成为导生的学生不断进步。这样也能促进竞争,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活跃课堂的气氛。
2、课堂座位安排的技巧
课堂座位安排的问题是一个容易被信息技术教师忽视的问题,在数次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一些老师也同样运用了分组——导生制的教学模式,比如说给每组配备一名导生并在练习过程中允许其在本组自由走动负责巡视指导本组学生,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一些问题如导生无法完全关注到本组所有学生,学生之间操作时间差距过大等问题依然明显。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很好的对待信息技术课堂上座位安排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教室的座位布局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普通教室的布局形式,一般来说分成四大组八小组,每两小组靠在一起组成一大组,每大组中间有一定的走廊空间;而较早的信息技术教室则中间的两大组之间没有走廊空间,即中间的四小组是连在一起的。在我看来,如今四大组分开的改变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及导生制的实施都是非常有利的,它使得教师及导生能更方便的到达教室的每个学生身边予以单独指导,改变了过去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存在的由于座位连接过于紧密导致部分学生因不被关注而降低学习注意力的问题。
但是这种改变也带来了某些问题,由于座位布局与普通教室大致或是完全相同,使得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干脆就完全引用了学生平时在教室里的座位安排表。他们认为,学生班级座位的安排是班主任认真思考权衡后排出的,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学生的认识肯定比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每周只给同一个班级上一到两节课的自己要深刻的多,因此沿用班主任安排的座位表应是既省时实力又高效的最好方法。这种说法听着貌似很有道理,但若是认真思考下,却能发现其中有很多不妥之处。
在我看来,信息技术教室中座位的排放与普通教室中座位排放的不同,归根结底是因为两者的要求不同。普通教室中的座位安排,是班主任在权衡班级的各方面情况后做出的整体安排,这其中除了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还包括学生的身材高低,视力好坏,平时表现等等。而信息技术教室作为为信息技术课单独配备的独立教室,有其先天的优势,教师只需靠虑学生在这门课上的表现,而不用考虑太多的其他因素。同时,由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主要是通过面前的显示器接受教学,很少用到传统的黑板教学,因此,在普通教室中重点考虑的身高、视力等因素也基本可以不再考虑。这就为信息技术教师撇开束缚,根据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进行座位安排从而完全发挥导生制的优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打破传统座位排放模式的束缚,自己根据信息技术课实际情况安排座位,成为导生制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座位安排的技巧(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