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学科教学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三)
在word教学中,结合学生语文教学中的《荷塘月色》一文中的一个片断,让学生运用word进行编辑,插入一张图片,设计一些特殊的艺术效果,从而突出文字所描绘的这种美妙的意境,更好的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音频采集加工中,可以语文教学中的一篇诗歌学例让学生自己朗读、录音、编辑、配乐,在用心朗读和编辑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创作的成就感。
此外,在作品评价中,要多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早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渗透英语学科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英语与信息技术教学密切相关,教学中常用缩写和一些快捷键都是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英文单词来帮助学生识记相关含义。
常用的缩写给出英语全称,在识记单词的过程中,掌握缩写的含义,如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DOS(Disk Operating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等,学生在识记这些常用的缩写经常会混淆其含义,在给出其对应的英文单词及其含义后,学生很容易分辨了。
在软件操作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快捷键,为方便学生记忆,笔者就把这些常用命令,对应用的字母含义都介绍给学生,联系英文单词,学生记忆起来就更顺利了。如ctrl+O(open):打开、ctrl+S(save):保存、ctrl+C(copy):复制、ctrl+A(all):全选等等。有些常用的错误提示语句,如不明白的语句,可通过在线翻译和一些翻译软件(如金山快译等)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提高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水平。
渗透德育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2001年国家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安全和规范使用网络,也是信息技术课教育不可缺少一部分。因此,我们要渗透德育教学,培养学生安全、规范使用网络。如在多媒体作品制作,网页制作等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版权问题,不侵犯别人版权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版权。如在第六章中信息交流中,我们可以围绕学生熟悉的QQ展开讨论:“网络交流的安全问题”,在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育学生安全、规范使用网络,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的“五要”,“五不”。
渗透心理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心理学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高中生的需要进行了研究,发现高中生最大的五种需要之一是理解和信任。高中生强烈希望作为一个自主的人得到他人的理解、认可、尊重、信任,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拉近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在教学语言中多用“请、谢谢”等文明用语,鼓励学生,理解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前,学生要识记大量的知识点。在复习时,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心理学中的学习方法,如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速度先快后慢”,让学生了解及时复习的好处,从而更好地掌握我们所学习的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此外,在Flash动画制作中,引导学生联系理化生中的相关实验,制作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学科中的天体运行规律,制作太阳系的运转动画,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过程。在信息获取中,引导学生结合政、史等学科搜索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搜索相关的解决方法,如电脑中打不开IE的解决方法,查询最近一周的天气,旅游地的特产,路线等等。
渗透学科教学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