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与分析
在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曾经多次尝试采用研究性学习这一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介绍我在高一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一次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课。
我校高一阶段采用的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这本教材共分为了五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以认识信息为基础,介绍了关于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第二单元则介绍了获取信息的一些方法策略。这两个单元中都提到了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学会甄别信息。因此我们安排了两个课时,以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这个问题。
辩论会的题目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个人都可以作为辩手参与辩论。第一节课由每个学生上网为本方观点搜集有力的论据,并将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注明来源,保存在Word文档中。第二节课由一位学生主持辩论,双方各派一位辩手阐述观点后,开始进行15分钟的自由辩论,最后双方再各派一位辩手作总结辩论。最终由教师宣布胜出一方,颁发奖品和总结。
其实,安排这样的一节课主要是对前两个单元学习的一次总结,通过本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的知识去研究、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我们想通过辩论会这种形式来呈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成果,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大胆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拓展思考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包含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也可以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整合在一起,而且它还将教师转变为了学习的指导者和督促者。研究性学习不是放任学生,不是抛弃教师,而是将学生和老师有机地进行了结合,甚至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来武装自己,因为我们将要倾尽全力去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研究的过程。
面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尽管我们有些无从下手,尽管目前的信息技术会考无形中地影响了我们的教学,尽管我们还是得在会考前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做练习。但是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能只教会学生要考试的内容,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是对他们将来有用的,可以伴随他们一生的知识和技能。研究性学习是适应新形势的一种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改不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同样也拓展了教师的思维,从这一刻起,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如果我们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顺利前行。
参考文献
[1]魏薇.建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10)
[2]程太生.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3]张文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0(1)
[4]霍益萍.浅谈“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J].教育发展研究,2001(10)
[5]郭继东.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
[6]夏向东.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的构思[J].教育科学,2001(5)
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