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迪克-凯里系统化教学模型的教学策略包括学前的活动、信息呈现、练习和反馈、考试及延展活动几个部分。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设计好每一步怎样引导学生。
(五)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
教学材料并不局限于教科书,包括学习者用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及其他类似材料,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材料的开发就更为重要。教师不但是学习动机激励者、教学内容呈现者、实践活动引导者和学习效果评估者,亦是教学材料的设计开发者。②
(六)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是:第一,重视评价过程。这种评价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而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效果;第二,教师不仅是评价的客体,而且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参与评价活动是其重要特征;第三,评价的结论服务于为教师未来专业发展提供诊断性意见;第四,与总结性评价性相比,形成性评价更能体现出民主与人文精神。
(七)修改教学
这一步骤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的流程,在每一个步骤环节出现问题时,都可以及时进行调整。
(八)设计和进行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
图-1 迪克-凯里模式②
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对迪克-凯里模机械地盲目套用,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酌情增减其中的部分或改变设计的顺序。
三、案例《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
(一)教学分析
本节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中第五章第一节第四部分内容。以制作图像作品为例,通过对Photoshop的应用,来尝试图像加工和简单合成的过程,掌握利用图像合成来突出主题,表达信息的基本方法,这个过程包括了合成所用的相关知识,以及“图层”这个新的概念。本节课属于实验操作课,也是一节新授课。教学重点是图像合成的基本方法,教学的难点是对图层概念的理解。
入门技能和从属技能为:1.曾使用过“画图”程序并且已经具备了Photoshop的基础知识;2.“图层”的概念和Photoshop更多工具的运用。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初中使用过画图工具,具备一定的图像编辑能力,在学习多媒体信息加工这章内容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对Photoshop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图层的概念;
(2)掌握磁性套索、魔棒等工具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能对图像进行加工处理,选择合适的素材完成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形成主动学习图像处理创作作品的积极学习态度;
(2)通过制作作品参与到南京青奥会中,树立使命感和自豪感。
系统化方法模型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