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惩罚对学生教育的作用(二)
我不知道里根是否是独生子,但我想同中国许多家长一样,里根的父亲也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儿子的。我深深的佩服里根父亲对儿子惩罚的做法,尽管他也知道这样的惩罚会使里根吃很多苦头,然而惩罚之后使里根对自己今后的行为有了约束力,做事情更有责任心,难道这样的惩罚不具有很高的价值吗?而我们的许多父母常常会剥夺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最习惯的做法就是让孩子道歉,之后自己掏钱赔偿。我们的通常做法,对孩子来讲,缺少了因为惩罚而使孩子受到的心灵的触动和反思,至少说孩子对自己过错的认识是不深刻的,责任意识难以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正确实行惩罚教育,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园丁的主要工作是为花草树木修枝剪页,使之成材,而在修枝剪叶,幼苗定然承受一定的痛苦,这一点,园丁心理是清楚的。园丁之所以决心这样做,因为他懂得自己做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幼苗更好的生长、成材。许多人把教师比做园丁是因为教师是在给学生修枝剪叶,剔除其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些不良习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惩罚,是不能迁就学生所犯错误的,否则它就会妨碍人的健康成长,难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江苏省淮安市有一个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这里集中着120多名被父母送过来的令各地学校头痛的“差生”,实行“择校教育”。在这个工作室里,曾经有一个懒散的孩子,一次他的袜子没有及时洗,管教老师就找来一盆袜子,盯着他反复洗一个小时。从此,这个宿舍的臭袜子味没有了,这个学生后来还成了卫生标兵。一个女生初来时,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菜里有一点辣就大发脾气,食堂就连续一个星期在所有的菜里都放一点辣椒,终于改变了她挑食、任性的坏毛病。
现在有许多教师抱怨自己的学生行为习惯差,这的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关键是我们如何来正确处理这一方面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正面教育引导的基础上,施以适当并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适时的为学生“剪枝裁叶”,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巧妙的实施惩罚教育,让学生在惩罚中成长受益
惩罚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巧妙的运用惩罚来教育学生使学生,既可以使学生对错误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又可以在受惩罚中学得知识,受到锻炼。
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名小学生约翰·詹姆士·迈克劳德的作品。当年的迈克劳德十分好奇,想着狗的内脏是怎样的,杀了一只狗,而这只狗恰是校长的宠物。校长决定给迈克劳施以处罚,罚他画两幅图,就是博物馆的那两幅图。迈克劳德后来成了一位有名的解剖学家,得益于校长对他小时侯好奇心的保护和引导。迈克劳德和医学家班廷一起发明了治疗当时的不治之症—糖尿病的新疗法,就是胰岛素治疗法,他们因此而获得1923年的诺贝尔生理奖。
惩罚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教师要保持冷静,仔细的分析学生错误行为的心理和动机。若像迈克劳德杀狗的好奇心理,我们完全可以顺应,让事态发展下去,使学生在一定处罚的压力下,继续学习、探究,并从中受益。
现代教育中,成功教育、赏识教育、惩罚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们彼此兼容、相铺相成。我们不能因为在惩罚教育中的一些过失和不良影响就一味唾弃、因噎废食,我们应该拨开它神秘的面纱,看到它在教育中积极合理的一面,并积极有效的运用于教育中,使我们的素质教育更加全面和富有实效。
谈惩罚对学生教育的作用(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