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备课的特点(一)
体育课备课的特点
摘 要:本文就体育课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几个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教学研究;体育课;备课特点
可能有些人认为,体育课好上,体育教师不用备课,甚至不会备课,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确切的。其实要上好一堂体育课,体育教师不仅要备课,而且要认真备课,备好课。
体育课备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的选择
不管是哪一个体育项目,都有它自身的项目特点。一节课的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和这一阶段的前后课程相互联系,有的项目应该从易到难,比如双杠,单杠这一类的项目,因为这类技巧性项目需要一定的基础才能学好。如果上来就学高难度动作,第一做起来不容易成功,第二出现伤害事故的危险性就更大了,容易给学生思想上造成包袱。对进一步学习难度更大的动作形成恐惧心理,不利于前后动作的连贯学习。因此应该先从简单易做的动作学起。有的项目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比如排球,可以先练扣球,再练垫球。因为这类动作没有先后,属于横向联系,先学哪一个都没关系,就排球而言,当然精彩的扣球动作是最吸引人眼球的,也是学生最愿意看,最愿意学的。
2前后阶段相互联系,尽量不脱离太远。
就大学生普通体育课而言,课时量相对于运动科学的要求相去甚远,大学生普体课每周只有一次,90分钟,每学期要安排4到5个练习项目。这样算下来每个项目的练习课时只有3到4次,而运动科学要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每周至少要运动3次,每次在1小时以上。所以说,光靠上体育课锻炼身体是远远不够的,3到4次练习掌握一项运动技术正确的动作要领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对于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本谈不上效果。所以说,除了上体育课,课余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制定自己的锻炼计划。体育课的有限时间更要充分利用,合理利用。比如上发展腿部力量的内容,可以从短距离加速跑到快速跑,到跳远,到三级跳远等等。(连续一系列发展腿部力量的项目)这样安排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有针对性的练习某一项素质。
3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运动量
绝大多数运动技术练习比较枯燥,乏味(这也是许多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真正原因),因此练习时间不宜太长,主要的运动量和峰值运动强度应出现在和本课内容相关的,带有游戏或比赛性质的练习中,因此,如何选择这一练习方式是备课的一大难点,需要动脑子,拓宽思路,不要拘泥于老俗套。笔者在上三级跳远课时,想起了儿时玩过的“骑马打仗”,于是将其安排在了课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极受学生欢迎,大家玩得非常开心,笑的前仰后合,而且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达到了预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4合班课
体育课备课的特点(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