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门类的具体设置要“厚基础、重实践”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综合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取向,考虑到我校的师资、体育设施等条件还没有完全达到体育俱乐部制的要求,为些,我们选择了主副项制教学体系,让学生选其一作为主项,同时配多个副项的课程组合。根据时代发展及学生的需要,海院体育课程设置形式为:改现在的一年级普修课、二年级专项课,为一、二年级主、副项制选项课形式(必修),三、四年级为公选课(选修)以选修课的新颖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技能。一、二年级1-4学期共126学时,计4学分或8学分为必修;三、四年级30学时,计1学分或2学分为选修课形式,规定在第5-8学期中选修,一旦选定必须完成规定学分。
操作程序:首先确定课的门类和各门类课程的任课教师,然后张榜公布让学生在网上选课,让学生根据各自对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任课教师,采取这种“半挂牌式”教学模式,旨在逐步向体育俱乐部制过渡。该课程设置形式能让学生充分拥有自己选老师、自己选项目的权力。
3.1.2体育课程教材的设置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对人才的培养。教材内容的总体要求是:紧扣学科教学目标,吸收旧教材长处,注重打好基础、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对现行教材中繁琐重复、偏高、偏难、偏全的内容,作适当的删、减、降,求得整体上的“高、新、精、活”,以国外经验为借鉴,扬长避短,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为核心,重点增强体质,突出本校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材项目。
根据我校体育师资、体育运动场地、设施以及学生的需要等具体情况,确立我校的课程教材为: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健美、乒乓球、武术、游泳、网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共十一个主项教材和一个功能保健。功能保健为身体虚弱、有慢性疾病,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开设。每个主项教材配以4-5个副项。其中游泳、定向运动、武术(1个套路拳术拳术以健身、防御为主)三个特色教材项目为各个主项必搭项目。另1-2项副项根据主项的性质选择与主项相近的副项,具体为足球配沙滩足球、篮球配手球、排球配软排或沙滩排球、健美操配形体或街舞、健美配健美操或形体、游泳配水球或健美、武术配散打、乒乓球配羽毛球、网球配羽毛球、体育舞蹈配健美操或形体训练。
三、四年级公选课项目为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和体育舞蹈,时间安排在第5-8学期每学期均开设,学生可以任选时间(学期)上课,一旦选定必须达到规定的学分。
3.1.3体育课程教材体系理论部分
体育理论部分的内容除讲解各项运动技术原理,裁判规则、裁判法、健身保健方法,身体素质评估方法外,还应注意重扩展体育文化的内涵,使学生走出体育就是运动竞赛,就是强身健体的狭窄视线,高视角、深层次、全方位地了解体育、认识体育,从文化价值高度认识体育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体育理论部分还包括体育运动史、体育社会学、体育美学、奥林匹克文化等人文学科,以便学生历史地、发展地、全面地、整体地了解体育文化、准确地把体育的精髓,建立起完整的体育体系概念,用整体的观点去看待体育、接受体育教育。
3.1.4体育课程时数分配
根据我校体育教学开课计划,有体育课年级(1―2年级)四学期共计138学时,(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条例规定为144学时)将我校体育各门类课程(主副制)的学年教学时数分配如下:
学年教学时数安排分配表
编号 教材内容 总时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百分比
1 主项 64 28 36 46.4
2 副项 24 12 12 17.4
3 游泳 12 12 8.7
4 武术 10 10 7.2
5 定向、平衡 4 4 2.9
6 理论 16 8 8 11.6
7 考核 8 4 4 5.8
138 66 72 100
各项主、副项教材的安排原则为主项贯穿于四个学期,副项原则上每学期安排一项,考虑到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各副项的安排实行交叉轮换制,如足球(主)第一学期安排游泳,则篮球(主)安排武术,其余类推。
3.2教学方法与手段向个性化、多样化变更
高校健康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