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教学中个体心理环境的创设——体育隐蔽课程、显性课程与个体心理关系浅析(三)
在体育教学设计上,应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学生乐学上,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吸引力,以激发和满足全体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轻松自如绕有兴趣的体育学习中体验到探索与成功的欢乐,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安排中,要把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努力创设良好的师生氛围。总之,只有对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总体设计,才能创造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环境、多彩自主的活动环境。
2.2.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映,它是心理环境中最敏感、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严格要求与宽容和谐的客观环境,是构建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前提。
体育课不同于其它课,它是以动作、身体、课堂指望相适应的,以身心互动为特点的一种社会化活动,它要求教师必须将内心的精神境界外化在身体行动上,进而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即“身教”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具有优良的品德、较高的知识涵养、多才多艺并对学生充满热情,这是处理好师生间人际关系的关键。
2.2.4制度与非制度的体育文化
作为制度的体育文化即指有关体育及体育活动的规章制度。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学生个体心理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
非制度的体育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班级体育气氛中的体育传统及体育风气即体育活动的校风。校风是一种带有个性特点的教学心理环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感染力。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对那些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心理和行为,将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它强制着个体与集体的校风相适应。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教风,并根据体育教学的目的、内容及学生个体的身心特点,运用自已的人格、形象以及语言等手段来调节教学气氛,制造和谐环境,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姚蕾[M]. 体育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育教学中个体心理环境的创设——体育隐蔽课程、显性课程与个体心理关系浅析(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