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的关系(一)
论学校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的关系
一、何谓人的和谐发展
何谓和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即“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在历史上“和谐”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左传·襄》中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提出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西方思想史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指出,要构建一个理想国,需要哲学王、军人、手工业者和农民等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守其本分、分工合作,构成一个完整的、理想的、正义的、和谐的社会。在此假设下,每个人的灵魂中也有三种成分,即理性部分、无理性部分(欲望部分)及激情部分。他指出理性部分如果在三种灵魂中起到决定和领导作用,欲望和激情服从领导,并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三者相安勿扰,没有纷争,则这种人就是一个正义的、和谐的人。
而何谓和谐发展?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强调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性,认为教育要培养的人应是身体、智慧、德行与信仰几方面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也认为“和谐发展”的内涵是指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即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必须有道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所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变化。他指出,人都应当有机会发展个人潜在的天赋,这样才能得到满足,才能服务于社会,社会才能繁荣。[1]
人的和谐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人自己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自己的和谐发展,包括生理、心理、身心、智力和能力等和谐发展。马克思曾说过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和谐发展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全面发展并非要求每个人的所有方面都均衡发展,也并不意味着每个人能够胜任所有的工作,能够不停地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全面发展的思想是跟样样都做而又不求甚解是毫不相容的。”“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创造潜能等,所以教育应尊重人的差异,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人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赋予人生命,使其在自然中得到不断发展。教育应尊重自然,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人的个性化发展与社会进步应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人必须适应社会并改造社会,而社会提供人发展的条件,两者动态地和谐发展。同时,在社会的基础上,人应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合作。教育应顺应社会,培养人的社会技能,促使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人的和谐发展与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发表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目前教育青年人的方式,对于青年人的训练,人们接收的大量信息——这一切都有助于人格的分裂。“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的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为了科学研究和专门化的需要,对许多青年人原来应该进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养被弄得残缺不全。为从事某种内容分得很细或者某种效率不高的工作而进行的训练,过高地估计了提高技术才能的重要性而损害了其他更有人性的品质。”[2]
随着工业文明一起成长起来的现代教育,忽视了人的和谐发展。由于我们的教育已经失去了与生活世界的有机联系,结果导致学生难以产生丰富的想象,无法形成深刻的感悟,人的内在和谐性就这样被分裂的教育打破了。[3]德裔美籍社会哲学家弗洛姆(Erich From,1900-1980)曾形象地描绘到:“学生们只会用心地听课,记住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从而理解它们的逻辑结构与意义,并尽量一字不漏地把它们记在自己的活页笔记本上,以便他们以后记住这些笔记,顺利地通过考试……他们不需要产生和创造任何新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占有型的个人往往会因某一课题的新思想或新观念而感到不安,因为新的思想或观念动摇了他们所获得的固定的知识。”[4]人需要创造,需要感受创造带来的乐趣,体会生存的意义。
追根溯源,教育的现状是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所导致的。工业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科技的盲目崇拜,“知识就是力量”,对知识的过分追求使得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流传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的论调,无不反映了这样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当今应试教育难以根除、素质教育难以开展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受教育者的功利主义追求。“家长的奖励”“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认可”“考高分”“上大学”“挣大钱”“当大官”“有脸面”“找好工作”“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等等都是对外在目的的追求。由于教育被赋予了无限的外在价值,人内心的和谐开始被外在利益诱惑所撕扯,所以谋生教育和乐生教育的失衡就不可避免了。教育被功利化以后,人们就很难在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内在的快乐与幸福了,生命的内在和谐就此被扭曲与摧残。[5]
论学校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的关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