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分层研究(三)
所以,在社会需求多样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同样要走向多样化的道路。著名高等教育学家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就是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作为不同层次的高校,必须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所处的层次上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一味地以他校的标准为标准。特别是各地方高校应该努力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对接”,人才培养要充分考虑当地的需要,成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发动机”[5](P200)。
当不同层次的高校特色得以充分体现时,其办学效益才能真正体现,自身发展才能具有可持续性。也只有当高校自身准确定位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才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即具有“人无我有”的专业特长;各高校的毕业生才能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准确定位,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化、多层次的就业取向,进行错位就业,最终,人尽其才的局面才可能真正成为一种现实。
参 考 文 献
[1] [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05.
[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
[3] 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11.
[4] 朱九思.高等教育刍议[C].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74.
[5]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6] 原春琳.我国高教毛入学率世界第一?教育部:纯属误谈[N].中国青年报,2005-01-15.
[7] 蓝劲松.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
胡解旺.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分层研究.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第1期
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分层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