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二)
家庭是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的第一保障,纵观现在的家庭,有许多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或者即使在孩子的身边,也没时间顾及孩子的事情,孩子的早餐习惯在外面吃,有的来不及吃或吃垃圾食品或干脆不吃。家长们忙工作、忙应酬,根本没时间关心自己孩子饮食,更不用说与孩子共同进行体育活动了,青少年学生饮食不合理又缺乏体育活动,导致了学生们错过了体质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3、学生原因: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的淡薄
有的学生受“学习好则一切都好”观念的影响,只注重文化成绩,忽视体育锻炼,把课余甚至体育活动的时间大多花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有的学生怕苦怕累,不愿从事耐力性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另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长对孩子的娇惯,使学生养成了“惰性”,如家庭劳动父母代劳等。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体质也产生不良的影响。好不容易盼到周末,还要参加这个、那个补习班。看电视时间过长又影响孩子休息、睡眠,使他们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运动负荷越来越小,长此以往,学生们变得弱不禁风。
二、应对学生体质下降,共同采取有力对策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人只要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学生成才首先要成人,离开良好的道德品质,离开健康的体魄,学业成绩再好又有什么用?基础教育的责任,说白了就是要打好学生做人成才的基础。而这个基础的基础,就是要“健康第一”,学校教育一定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关心下一代的成长,
2、学校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在分析造成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时表示,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成为主要因素,因此,各级学校,不得挤占体育课时和压缩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监管力度,避免有的学校对体育工作表面应付或不得力。
3、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悦之者”。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喜欢上体育课最重要的就是可以“玩”,不用把思维局限在学习文化知识、做作业等方面,体育老师能否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把体育课和“玩”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用不同形式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各运动项目的兴趣小组培训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既增强了体魄又增进了友谊,提高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入手,使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4、以身作则,共同锻炼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调查表明,如果家长喜欢运动和锻炼,他们的孩子90%都是喜欢运动的,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基础上,周末家长不妨和你的孩子一起踏青、登山、打打羽毛球、篮球等,寒暑假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合适的锻炼计划,让孩子真正地参与到运动中来,鼓励、监督和带领孩子锻炼身体。这样不仅能使你的孩子身强力壮,而且还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和自控能力。其实这也没有什么难的,孩子一般都认“死理”,他喜欢的事情,不用家长催促,他自己就会做得特别好;而他不喜欢的事情,即使在家长拳头的权威下,他也会怀着应付的心态去做。所以,家长不妨选择他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想办法调起他的“胃口”,引导他去锻炼身体。世界上没有懒惰的男孩,只有不会引导孩子的父母。只要父母积极地开动脑筋,用心地去思考,即使有点懒的孩子,也会心甘情愿地参加运动。
综上所述,增强学生体质,养成锻炼习惯是一个引导与持之以恒的过程,学校、社会、家长、学生都有责任。学校对素质教育要常抓不懈,上好体育课,组织做好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提高每天一小时锻炼活动的质量,逐步改善学校体育设施现状,为学生锻炼创造条件;全社会要营造一个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崇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良好风气;家长要支持孩子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给孩子“玩”的权力,提供适度的时间和空间供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学生也要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深刻理解健康是一切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1)
2、王子朴-学校体育难以承受之重[J]-体育教学,2007(4)
3、周济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学校体育》2007
4、张燕中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再思考》 《中国学校体育》 2007(2)
5、杨贵仁,郭敏,季克异,刘国勇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组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 《中国学校体育》2006(10)
浅谈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