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一)
浅谈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增强小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大事。体育锻炼、体育运动、体育精神,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发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倡“阳光体育运动”。但根据有关体质健康监测表明,小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小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加,也就是虽然学生的营养改善了,体育活动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体质反而下降了。这一现象不容乐观,笔者就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体质 健康 下降 对策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如果没有身心健康这个基础,将来就难以肩负起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责任。体质下降问题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活水平提高了,体育活动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体质反而下降了,这听起来让人不可理解,但却不是危言耸听。据有关资料表明:近二十年来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肥胖率和近视比例从小学、初中到大学不断增长,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而肺活量、速度耐力等体能素质持续降低。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1、学校原因:注重知识学习,缺乏体育锻炼意识
①学校只重视教学成绩
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还是分数,而分数的背后是读书,是大量的作业和训练记忆的东西。而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想通过学校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好学生,那怎样才算是一个好学生呢?又是分数!分数还是一个学校办得成功与否的标准,学校与学校进行比较,哪所学校平均分高,优秀率高,哪所学校办学就是成功,为了考到好成绩,学校压老师,老师压学生,一层压一层,非得把学生困在“学习”上不可。加上体育是非考试学科,学不学无所谓,学校关心的是这个班分数考得好不好,家长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考几分,在班里排第几名,很少认真考虑学生的体质如何。因此这种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是造成 "土豆"、"豆芽"、"小胖墩"和"小眼镜"增多不可忽视的原因。其本质还是由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引发出来的。
②学校的课外活动不能落到实处
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体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早已经全面启动,但有些学校根本没落实每天1小时的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根本是有名无实,全部都被用来上课辅导等等,或者说学校课程表上标有体育课,但被语数老师拿来上课或培优扶差,上级领导来检查验收时也是象征性地开展一下,等检查组离开后又恢复旧貌,这样的“走过场”怎么能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呢?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阳光体育运动”的阳光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照到学生的身上?每天1小时的体育课外活动什么时候才能落到实处?
③学生的业余时间被作业和辅导占据
现在教育的口号都是说提倡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实际呢?课后辅导,回家除了做作业,家长还给学生开“小灶”,唯恐自己的小孩在校学得不够,学得比别人少。学生晚上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做作业,做完作业也就睡觉了,还不算家长给学生开“小灶”的,有些同学做得慢的可能要到十点,学生睡得迟起得早,在校又没有什么时间进行活动,老师几乎都是搞题海战术,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
2、家长原因:不注重孩子的饮食和体育锻炼
浅谈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