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学科课堂纪律教育的重要性(二)
1、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培养学生纪律意识的自觉性
教师要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是教育学生做人的需要,教师应当提高责任感;《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教师千万不要把“师道尊严”与培养纪律意识混淆一起,不能认为,学生“怕”老师,就可以,要让学生守纪律,必须符合法规,符合育人的宗旨。
2、要求常态化,令行禁止,养成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还必须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做到有令必行。如:有的班级,在集合整队、师生相互问好后,教师宣布教学内容和目标。一定要做到:教师说,学生听;学生做准备活动时,绕田径场慢跑,如果要求学生两路纵队,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就必须两路纵队。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要求,应当采取一定的“专政”措施。但不能采用粗暴的态度进行训斥、打骂或变相体罚,应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在体育实践课中通过对课堂纪律好坏的班级所取得的成绩,加以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班级纪律好坏的重要性与违纪的危害性。只要体育教师在长期的学校体育实践中持之以恒,循循善诱,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纪律的习惯。
3、教师要严于己,身体力行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比如,冬天上课的时候,教师考虑到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上课时,不能手插在口袋中,那么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不能手插口袋,进行组织教学;《体育课堂教学规定》规定:学生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上体育课时必须穿运动服装,上课不得佩戴首饰等,教师在上课时就应先身体力行。教师严以律己了,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地自觉遵守。
4、教师应重视各体育活动,促进班级纪律意识的形成
良好的课堂纪律,对于其他体育活动的开展,非常有利。而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如学校体育经常组织的:跳绳比赛、广播操比赛、校运会等体育活动。学生没有一定的纪律,是不可能做到统一指令、统一方向的。特别是广播操比赛,学生没有一定的纪律意识,很难达到整齐划一。
5、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
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不能一味的采用某一种方式,如生硬的把某某拽出来,一阵批评;或不闻不问,期待学生自己会 “良心”发现,突然不吵不闹等等。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应掌握一定的方法。
⑴、对于纪律本来就比较好的班级或个别学生,突然有一天纪律不好时,教师可以采用暗示的方法,如一句话,一个眼神等;⑵、通过暗示后,个别学生还不能停止说话或做与之无关的动作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其回答问题,无论学生回答的对与否,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⑶、对于课堂中突然有很多学生在说话时,教师采用突然提高声音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效果往往不是很好,教师可以尝试一下:以静制动的方法,突然沉默;⑷、对于纪律这样混乱的班级,教师还可以突然宣布停止教学,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活动;⑸、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培养有威信的学生,让他们参与管理班级纪律管理。如教学方法没有一定专门的方法一样。班级纪律教育方法也没有一定单一、固定方法,更多的应该是各一线老师随机应变。但前提是不以伤害学生积极性、破坏正常的教学进程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快乐、健康的成长。
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形成良好纪律的习惯,是体育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教师在实践中,应提高认识、严于律己。在实践中对课堂纪律常抓不懈。
浅谈体育学科课堂纪律教育的重要性(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