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家庭体育有效干预的研究(二)
跑楼梯 三层 上下共20次 5
跳绳踢毽子 连续跳或踢 5组×5 5
游泳 10~20 60 7
1)步行:速度80~lOOm∕min,从30~40min渐增加至60分钟。每天一次,每周五天。心率控制在85~110次∕min。
2)慢跑速度:100~110m∕min。每次20~30min,每天一次,每周五天。心率从90次∕分开始逐渐达到120~130次∕min,并保持这一运动强度5~lOmin。
3)骑自行车速度:180~200m∕min,每次骑20~30min。每天一次,每周五天。要求心率达到90~100次∕min。
4)登楼:每天登三层楼上下共20次,每周5天。心率控制在110~130次∕min。
5)跳绳或踢毽(可室内):每天5组,每组连续跳或踢5min,组间休息1min,每周跳或踢5天。心率控制在120~130次∕min。可配合低强度的散步或做操。
6)游泳:长时间速游,速度控制在10~20m∕min,每次60min,每1~2次,每周5~7天。
以上锻炼都由准备活动、正式锻炼和整理活动三部分组成。准备活动一般为5~lOmin,整理活动大约3~5min。
4)坚持家庭体育与心理健康相结合
坚持家庭体育与成员心理健康相结合的原则,这是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家庭体育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坚持身体素质与人格、心理相结合的原则,这是人的素质构建的首要内容,是家庭体育有效开展的切入点。
2.小学生家庭体育选择活动内容的依据
1)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心理各方面的变化较大,有关运动技能的发展也不同。一般把小学阶段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2年级(水平一),此阶段学生关节韧带伸展性大,活动范围广,模仿能力强,掌握动作快。这一阶段多选择技巧类、柔韧性等体育锻炼内容;第二阶段为3~4年级(水平二),此阶段学生完成动作的精确度明显提高,动作节奏感发展迅速,是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的敏感期。这一阶段多选择球类、跳跃等发展协调性、爆发性的练习内容;第三阶段为5~6年级(水平三),此阶段是学生灵敏性和耐力素质的敏感期,是发展耐力和灵敏素质的最佳期。这一阶段多安排球类、奔跑和发展灵敏性等,有适当对抗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任性和兴趣。
另外,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控能力较差,如果练习时间过长,学生不易坚持,易养成“虎头蛇尾”的不良习惯,影响练习的质量和效果,所以练习的时间一般为40分钟左右。
2)与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相结合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基本技能的评价,在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家庭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培养与发挥活动能力的机会。在学期初,教师把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要求和考核评价的时间、内容等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家庭体育活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有针对性地练习,强化身体素质,争取顺利达到阶段性目标。
3)尽可能与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相结合
指导学生家庭体育活动尽可能与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相融合,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与活动中玩得开心,在玩中学会运动技能,以利于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对于部分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有意识地培养与引导他们参与以学校运动会项目为主的锻炼内容,如田径项目、球类等。学生通过练习,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新的动力,并乐意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表18 精英小学家庭体育活动安排表
2009-10-20
星期
年级 二 三 四 五 场地
一 25米*2往返跑 体前屈 25米*2往返跑 体前屈 学校
我校家庭体育有效干预的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