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家庭体育有效干预的研究(四)
1.提踵(踮脚)50次×3组;
2.俯卧撑20-30次×3组,仰卧起坐30次×3组或者俯卧抬上体20次×3组;
3.原地高抬腿10秒×3组、20秒×3组或者50米快速跑×6组;
4.原地下蹲跳起20次×3组;
5.抱膝跳20次×3组(注意双膝上抬与身体成大致于90度)或原地纵跳50次×3组;
6.10分钟定时跑(周末练习);
7.立定跳远10次×3组(可以在起跳线前50—60公分处放置30厘米高的障碍,要求孩子越过)。练习结束后腿部肌肉注意放松;
8.单脚或双脚跳楼梯(两到三个台阶)一楼到六楼×3组。
9.实心球练习(要求:注意用力顺序,出手要快,在重心最高点出手)和徒手的模仿练习;
10.各种柔韧性练习(体育课学习的内容,每天都要做);
11.跳绳练习:30秒、40秒、50秒、一分钟,每天练习。
5)学校定期检测锻炼情况
体育健身家庭化需要家庭成员互相督促,尤其是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自觉性一定要高,以身为范的力量是无可比拟的,最具说服力。为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学校制定了检测方案,定期对家庭成员进行锻炼情况检测。如: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小型运动会、组织登山比赛、野外训练等。这样既能了解锻炼效果,及时修订健身目标,调整干预方向,又能增强了集体凝聚力,促进了人际交流,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营造了一个融洽、祥和的氛围。
6)定期举办以家长为对象的培训班、讲座等
学校定期组织向家长传授体育健身基础知识的活动,开设以家长为对象的体育知识讲座,使家长了解体育锻炼的益处,掌握一些体育健身方法;利用学校的场地、设施、人才优势,定期给家长传授体育技能技巧,使家庭体育更科学、合理、有效。
7)丰富和革新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要使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一体化,学校重新审定各级教材的教学目标,逐步构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相结合的新的教材体系,以适应家庭体育实施的需要,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地提供健身运动处方,培养体育锻炼方法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8)构建新的教学和评价体系
2001年教育部颁布《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多样性、实用性和长效性,能满足学生主体需求,做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在教学手段、方法上要新颖灵活,提倡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评价中不要单一看考试成绩,一定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学习。如:加入学生自己或家长、同学的评价等。
我校家庭体育有效干预的研究(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