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调控体育教学的课堂情绪(二)
新课改后更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的互动。“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体育教师必须做到由“导师”向“学友”的转变,克服长者自居的心态,明确知识、技能的传授是与情感的投入分不开的,坚持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努力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教师要蹲下来、走下去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尊重学生的劳动和创新,虚心向学生学习,真正实现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转变的理念。
(四)、注重导入环节的情绪调动
课前体育教师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控好,走进课堂就能以良好的情绪状态带动学生,避免把课堂外的不良刺激引起的消极情绪带入课堂。过去几年涌现的“快乐体育”强调的就是愉快与兴趣对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一个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在体育课堂教学导入部分的情绪调动往往决定整堂课的情绪氛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以奠定本次课的情绪基调。如:天气突然转凉,学生对体育课准备不够、衣服过少,都在打颤,原本教学内容是技巧课,活动量偏小,易产生消极情绪,这时教师的一个兔子舞或捕鱼游戏的安排,再加上自己的参与与带动,马上减少学生的消极态度,课的进行也就顺畅多了,教学效果自然好了很多。
二、教学过程中情绪的驾驭
(一)、调生即调己,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情绪的引发
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发挥了情绪的功能,就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集中。”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
(1)、良好的教态,体育教师要精力充沛地进行教学活动。
(2)、良好的课堂气氛,以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热情来感化学生。
(3)、良好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将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形成一个兴趣链:有趣——情趣——志趣;好奇心——求知欲——自觉练习。
2、教学中情绪的调节
(1)理解和尊重
建立“我们处于这个年龄时还不如他们”的心态对待学生,要多加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其要有积极的看法,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让他们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活动,切忌以师长的姿态进行“训导”,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2)个别对待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被重视,而不是冷落或者忽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每节课教学任务的不同、学生年龄的差异、个体素质的不同进行区别对待,多些耐心指导,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并加快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真正使学生达到好学、乐学的目的。
(3)积极鼓励
多运用荣誉激励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口头表扬、发小奖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积极的鼓励对学生毫无疑问是一种良性的刺激,从而大大刺激学生正性情绪的形成和维持,而这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充满力量,唤起他对技术练习的强烈欲望。
3、克服不良情绪方法
(1)委婉暗示法
如发现个别学生游离于群体,或语言暗示,或使个眼色等予以提醒。这样既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不至于分散全班的学生的注意力。
(2)以静克乱法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学生情绪波动较大,人数较多时,难以用暗示法,可以采用“以静克乱法”。比如,当一些学生过分激动,秩序紊乱,教师可暂停授课,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着大家,“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突然停止授课,会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可恢复室内平静,这时教师可继续授课。
如何有效调控体育教学的课堂情绪(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