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家庭是其成员生活方式的主要载体,是社会构成中最基本的细胞,是现代社会人们活动(包括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单位。家庭体育的教育功能表现为长辈对未成年后代身体锻炼的引导、熏陶、影响、矫正,以及传授一般的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技术、技能和体育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下一代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有利于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姿态,正确掌握基本活动技能,为青少年的身心协调发展打好基础。
学生的家庭体育活动,是学生在家庭中,在父母或其他亲人的指导、参与下,开展的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家庭成员间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联系最为密切而持久。这种家庭温馨气氛是带孩子活动的极好条件。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在活动中父母的建议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家庭中各个成员朝夕相处,父母对子女观察细致,了解充分,能够有针对性的和孩子一起活动,促进孩子各方面活动技能的发展。但在现实生活
中,许多家长只为孩子提供活动器材,不重视参与,而许多学生在没有运动的氛围中,他也没有活动的欲望。因此,就出现许多家长所说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围着电视机,让孩子出去他也不出去。其实孩子都是好动、好玩的,父母要以游戏的角色与孩子共同游戏,积极参加。在游戏中,家长以角色的身份去引导和启发孩子怎么做,不能按成人的思维去规定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支持孩子与同伴一起玩。有的家长怕学生在一起吵架,便强制孩子在家看电视、练写字。这时孩子心理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他们喜欢玩,喜欢和同学玩。其实,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合作、友好的精神,还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社会体育活动
加强对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使体育健身活动成为学生的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养成自觉锻炼的健身习惯,使体育成为生活的需要,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班级、假日小队等组织的影响,加强学生闲暇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并通过体育活动或班队活动等形式,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辅导,提高学生自我组织活动的能力。鼓励参加校外各种培训班,组织学生参加包括游泳、棋类、武术、跆拳道等培训班。节假日开放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学校落实值班教师,建立学生组织,进行管理和服务。如举行春季踏青、远足活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如爬山、郊游、游泳等。
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我们要以“强健孩子的体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使每位学生做到每日活动1小时,掌握日常锻炼的运动技术技能,获得体育健康知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曲宗湖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 2、程 功、陈仙梅《教育心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4年
3、钟启泉等编著《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版
4、曲宗湖等编著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1.版
5、《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陈龙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李格,体育函授通讯.2005年第4期P71
让体育成为孩子生活的必须品(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