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成为孩子生活的必须品
【摘要】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学校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脱离的现象。学生的体育环境除了学校的体育教学之外,家庭体育、社会体育被忽略了。小学生是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我们除了要抓好孩子在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外,对家庭、社会体育也应以重视,这样不仅可巩固学校体育的成果,还能使孩子们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从中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关健词】体育 兴趣 习惯 体育教学
前言:“早操、体育课、下午课外活动”,是以往各中小学采用的最主要的体育锻炼组织形式。有老师感叹,体育锻炼三部曲,已经延续了好多年,基本上是学生厌老师烦,没有针对性。
我们的体育活动真正应该培养的是孩子的体育习惯,让体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学校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脱离的现象。学生的体育环境除了学校的体育教学之外,家庭体育、社会体育被忽略了。同时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教学误区。导致出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反而下降的趋势。小胖墩、豆芽菜比比皆是。小学生是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我们除了要抓好孩子在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外,对家庭、社会体育也应以重视,这样不仅可巩固学校体育的成果,还能使孩子们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从中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一、学校体育活动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大多采用你教我学,我说你听,我做你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只重视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严重阻碍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全面推行体育新课程要求的指导思想相矛盾,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厌学体育。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如:高年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设计这环节更有必要加强的一方面,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比如:每次观看体育比赛时能让众多体育爱好者欣喜若狂,彻夜不眠。喜欢篮球,喜欢它在竞赛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腾飞、旋转、冲撞、追逐,这些动作技巧总能让人在紧张之余,感受到生命的智慧与柔韧。喜欢乒乓球。因它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单挑,意志坚定并实力强大的人会觉得很简单,无非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而实力不强的人却像在面对自己的命运一样,无法逃遁,也无法交给他人,是挨打还是有意外的收获,都要一个人默默承受。有时很为自己的国人感到骄傲,就那么一只小球,也能玩得那么出神入化,让人觉得生活真的是处处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参与到比赛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一切均发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规定,更不需要强制,情感与运动的交融,参与的满足就足够了。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那么,我们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二、家庭体育活动
让体育成为孩子生活的必须品(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