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城市随迁子女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二)
表2结果显示,10.4%的学生的活动次数集中在2-3次,有79.6%的学生活动次数在4-5次之间,只参加1次活动的人数也占到了6.5%。有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每天进行60min的体育活动能够明显改善发育状况,每天活动在30~60min之内是比较合理的,能够比较充分的活动身体各个部分,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但通过表3显示,有将近37.8%的学生每次参加的时间仅仅只有30分钟左右,可见,即使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表示有强烈的兴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活动的次数和时间却寥寥无几,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等压力较大,素质教育的本质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在他们身上。
表2 城市随迁子女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
参与次数 人数 比例
1次 30 6.5%
2-3次 48 10.4%
4-5次 366 79.6%
偶尔参加 13 2.8%
从不参加 3 0.7%
表3 城市随迁子女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参与时间 人数 比例
30分钟以下 174 37.8%
30-60分钟 211 45.9%
1小时以上 75 16.3%
2.3城市随迁子女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
综合表4分析发现,城市随迁子女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的,有42.5%的学生活动项目大部分集中在较为普遍和容易开展的球类项目中,而一些较为新兴的、需要一定经济条件的运动项目如跆拳道、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项目没能在这部分学生中得以推广。
表4 城市随迁子女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分布
参与项目 人数 比例
跑步 56 12.1%
篮球 152 34%
足球 39 8.5%
羽毛球 97 22%
乒乓球 88 19.5%
跆拳道 1 0.2%
舞蹈 9 2%
游泳 2 0.4%
棋类 0 0%
其他 6 1.3%
2.4城市随迁子女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
在校期间的学校体育教学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而定的,教学目的具有一定针对性和任务色彩,而课外体育活动在目的性的表现上则较为宽泛,表5结果显示,有34.6%的学生参加活动的目的是休闲娱乐,27.6%的学生是由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而参加课外活动,但同时也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是抱着应付考试的目的去参加活动的。总体上来说,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目的是积极向上的。
表5 城市随迁子女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
小学阶段城市随迁子女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