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城市随迁子女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四)
表8 城市随迁子女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的指导情况
指导情况 人数 比例
有,学校老师或者培训班老师 68 14.8%
没有,自己或者和朋友、同学一起活动 305 66.3%
其他指导方式(教科书、教学录像等) 87 18.9%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大部分城市随迁子女对课外体育活动兴趣较高,但由于课业压力等方面原因很多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和每周活动次数无法保证,活动频率低,活动强度低,活动效率低。城市随迁子女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比较单一,篮球、足球、跑步等常规活动较多,而当下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兴运动项目在这部分学生中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在场地器材方面,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较小,主要集中在社区和家里附近,但类似场地和设施在安全方面无法得到保证,且学生在进行活动时缺少必要的指导人员,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城市随迁子女的课外体育活动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在活动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缺乏必要的组织使这部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无序状态。
3.2建议
3.2.1 保证活动的次数和时间
充分利用下课时间、放学时间、大课间时间、双休日时间,学校方面切实履行轻负高效的教学原则,与家长密切配合,充分保证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次数。
3.2.2 组织和开展更多符合城市随迁子女、符合时代特点的新兴体育项目
由于大部分城市随迁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很多社会力量开办的有偿体育项目培训班无法被这部分学生接受,从而也是这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所以,学校等教育部门应从“教育公平”角度考虑,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城市随迁子女组织开展好更多的新兴体育项目。
3.3.3 配备必要的指导人员
在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中,配备必要的指导人员,可以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校体育教师等,通过专业的指导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体育与健康的教育与传授,进一步保障学生在活动中的有序性、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3.3.4 开放更多的符合城市随迁子女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目前,大部分可以利用的课外体育活动场地主要集中在学校、社区,但学校方面由于安全责任的问题很少向学生开放体育场地,而社区方面随意性较大,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建议,学校方面在课余时间为来校进行活动的学生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在社区方面,完善体育场地和设施,定期配备管理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
3.3.5 地区教育部门、体育部门课针对城市随迁子女设立专门的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或者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事物,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扩展和补充,对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是积极而深刻的,学生在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中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在组织形式上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并且活动的过程中始终有专业的指导人员指导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灵活选择,尽情娱乐、锻炼和竞赛。
4.参考文献
[1]于涣茹.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新学术,2007(3).
[2]龙亚军.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其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25-127.
[3]许世岩,周伟.西部地区中小学学生课外体育和校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77-79.
[4]范立仁,顾美蓉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3):7-10.
[5]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通知[R].教体艺[2001]4号.
小学阶段城市随迁子女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