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摘要:通过对中职体育教学现况的调研,得出影响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问题。在新课改理论的引领下,结合中职体育的特点,探索提高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新理论和新举措,初步构建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体育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育 实效性
1.前言
体育教学是中专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体形,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那么体育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呢? 我认为,提高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关键。
2.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及分析
实现教学的有效、高效,避免教学的无效、低效,这是我们教学工作所要创造的一种较高境界,也应该成为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当然,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事实上,尽管人们都能认识到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但有效教学的美景还没能充分展现,教学的高耗低效现象还是存在于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2.1教材内容单调、重复较多
随着上课时间的加长,师生都会越来越觉得体育课的内容显得单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很小。虽然在教学时候有分技术难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上显得比较重复的,高一到高三学习的内容都差不多,几乎没有大的改动,如耐久跑、短跑等一些素质项目更是如此,显得陈旧、缺乏一定的活力。虽然学习的次数是比较多的,但是,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还是不够的,踏出校园的学生对于在学校学习过的运动技能几乎的忘记的很彻底,根本不能体现终身锻炼的意念。
2.2体育教材内容缺乏层次性、阶段性
中职学生最喜欢新颖的东西,这个年龄阶段的他们更是会喜新厌旧。对于教材其实在内心是有要求的,但是迫于教师的压力来学习。教材没有深度,也没有高度,教师是教学---教学---再教学,学生也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最常见的是田径运动中的一些项目,学生反映比如长跑和短跑的练习从初一到高三几乎都是同样的教学和练习方法。学生在初中时或许为了中考的压力还存有激情,但是,到了高中,学生对这样教材早已厌恶了,更别谈什么兴趣了。体育教材应该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别的学生可以以基础身体素质锻炼为主,内容多些跑跳的练习,到了高年级的男生主要以球类和技能性强的运动为主,女生则可以多些健美操、游戏性的项目为主的娱乐性强一些的活动。教材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随着现在学生的观念而改变,都说现在的学生是新新人类,假使我们教师还用七八十年代的教材和方法来教学,他们怎么可能会喜欢呢?
2.3体育教学模式落后,难以满足学生需要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体育教学活动的范型。不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对师生的不同安排就构成了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但是,在目前,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传统的传授动作技能的教学模式为主。一堂课主要强调学生的的接受学习,着重体现教师的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更没有体现出师生的互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几乎没有学生主动选择和学习某项运动的意愿,有些运动一些学生甚至还会产生排斥的心理,更不利于一堂课的完成。
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