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初中女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对策分析(二)
2.1外部因素
2.1.1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练习的内容缺乏新意,讲解的语言单调、贫乏、动作示范不够规范、正确,没有吸引力,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恐惧心理。另外,由于体育中考的约束,教师上课内容单一,练习的手段重复、雷同,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1.2课堂教学行为不当
教师过多地对课堂行为加以限制,如不许嘻笑,限制学生自发性活动,频繁的调队集合等,这样会使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易引起情绪危机。教师教学方法、手段不够丰富多彩,对学生态度不够友善,教师的情绪直接感染学生,教师本人对体育教学兴趣不浓,学生对课的兴趣也难以提高,教师过多地处罚和持否定态度,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教师课前课后缺乏与学生的交往,因而不了解和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要。此外还有教师心理障碍的影响。
2.1.3教材内容选择不适宜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沿袭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传统,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使体育教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天生好动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出现厌烦上体育课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从学生身体技能实际出发,教学手段简单,制定标准过高,使一些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动作难度过大,动作结构复杂,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保护措施不得力,群体气氛调节不良。因为这些内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当教材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时,如中长跑、单杠、双杠等项目.部分学生往往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
2.2内部因素
2.2.1缺乏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
每个学生都存在兴趣、志趣、身体素质差异,但初中女生的心理障碍却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对自己的弱项缺乏热情和兴趣,一遇到练此项目时,便寻找各种借口逃避。练习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学习新的动作,总是往后躲,缺乏勇气,不愿练习。
2.2.2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错误地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体育中考拿满分,其他好坏无所谓。形式上表现出厌烦或无所谓的样子,从而造成了对体育学习的冷漠,不重视,这是造成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2.2.3意志不坚强
一些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差,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负荷较大,如中长跑项目时就会产生紧张恐惧、信心不足等心理障碍和消极情绪,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很难战胜所面临的困难,从而难以体验成功的愉悦。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担心体育成绩不“合格”影响毕业;出于个人自尊,怕别人说自己“笨”、“没出息”。出于压力,在老师的监督下被动地硬着头皮练习。对项目有畏难情绪或恐慌心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往往缺乏自信,做练习时畏首畏尾,显得怯懦,往往把困难看得过重,顾虑重重,害怕实践。
由于目前大多数学生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势必会造成他们的性格、习惯、心理品质等与社会不协调,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出怕苦、怕累在遇到困难时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体育教学中初中女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对策分析(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