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有价值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背离甚至是否定,也有一些生成如随机的神来之笔,是对预设的升华和强化,还有一些生成则是对正常认识活动的干扰。所以,深刻认识体育教学的生成性,采取有效方法合理应对生成事件,是一个值得体育教师深思的问题。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价值取向。
2、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是矛盾的统一体。然而,实际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两种极端,如果预设太多,课堂像是一场戏,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或是一味追求动态生成,把课堂变成“放羊式”的体育课堂。
新课程体育课堂中,学生要发展,课堂中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生成。但是,那么点时间够我们用吗?于是就有了课前预设,如“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讨论练习一下,”“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等的引导语。但遗憾的是,我们又经常在课堂上出现这样的话,“快点,同学们抓紧”,“没有完成的小组,先停下来练习,看其他小组的展示”。匆忙之中,这一切成了形式。
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智力、体能存在差异。比如,体育基础好的学生,他们表现活跃,基础差的学生反应迟钝。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放弃过多的预设和计划,更多地凸显课堂的真实丰富性和动态生成性。
三、精心预设,为生成启航
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而且这种预设必须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步骤安排、教学方式、教学情境等多方面。就教学目标的预设而言,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应该是生成的,但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一定是预先设计好的。随着体育教学的深入,可能部分教学目标要随时调整,比如提高练习要求或降低水平。但任何一堂课在上课之前,都应有清晰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有关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还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目标,都只能依靠教师课前的设计,但是要注意变一种固定的计划方案为多假设方案,使自己在实施中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应付自如。就教学进程和教学情境而言,要有适当的预案。如:教师在备课中,对课堂程序、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器材、队型以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应在课前都应有预设。因此,对教学的预设应灵活而具有针对性,在教学切入点的选择、重点的把握以及难点的确定上都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实际,甚至符合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
课前预设的教案要有弹性。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本位,从学生思维或部分领域的现状出发,以粗线条的“静态教案”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场地、器材以及学生等各种不确定因素,注重教学策略,特别是多种教学思路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具有指导性的“动态教案”,即弹性化的“预设”方案。只有这样,教师在上课时就会多一份自信,少一份仓促。
四、不拘预设,为生成导航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若预设牵引的痕迹多了,随机生成的亮点就会相应减少。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它不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关注生成”,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义”的教育宗旨,它所倡导的就是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对新课标理念的一种全新展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握体育课中必须实现生成的过程,做到优化预设,收获生成。
1、体验式学习的过程
体育运动中每一项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个人的本体感觉,这种本体感觉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性。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依靠在多次反复练习中、在自主感受中生成,在体验中不断积累,在教师、同学的及时评价中使动作技能成型。比如,学生学习、掌握滚翻的技巧,是学生通过观察、通过实践找到自身各部分肌肉协调用力的感觉而生成的,不是靠教师一厢情愿地期待和设计的结果。
体育课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