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现式过程
学生们在小组竞赛过程中,通过研究、探讨发现了失败的问题所在,又通过优化组合,找到了取胜的诀窍,也是生成的过程。比如,在跳垫子接力比赛中,很多学生开始脚经常碰到垫子,通过观察跳的好的同学和讨论,得出在跳垫子时大腿要往胸前收,手臂要用力向前上方摆,在后面的比赛中,碰到垫子的学生就少很多了,学生比赛的激情也高了。
3、偶发式的过程
体育课上出现的偶然事件较之其他学科上课时要多得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及情境等,及时对课中生成的新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并适时加以补充、引导,使这些信息能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让教学充满灵动与活力。当然,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有某种内在联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才能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达成新课标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要求,使“动态生成”成为新课程体育课堂教学中富有生命力的“亮点”而不至于导致“散乱的活跃”。比如,我在一堂用报纸条投高的课中,在上课时意外发生了,风很大,顺风的同学能够很顺利的投过横线,逆风的同学就怎么都投不过,有些甚至被吹到身后去了,突然,有一位学生把纸放在胸前,利用纸和风的阻力进行速度练习。于是我把投掷课改成速度练习课,照这位学生方法进行学习,学生练习同样活跃。
五、加强实践反思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必须高度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课堂语言精准,高效引领学生。新课程的备课,要求从“技术”走向“人文”,设计上苦思冥想,而且需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研究学生、掌握学情的身上,尤其要做好课后的反思与研究。对在课堂中捕捉到学生的生成点、创新点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预设做准备,真正体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同时,真正的新课程又不排斥预设。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离不开恰倒好处的预设,教师应当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和“转化”,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总之,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哪来生成的美丽!我们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强调预设,又不受预设的束缚,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的动态生成型课堂,从而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使课堂焕发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2002年
2、《预设还是生成—寻求体育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赵超君 《中国学校体育》2007、08
3、《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与课堂教学的设计》 周志雄 《体育教学》2007、05
体育课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