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持久的习武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二)
单一的武术动作学习比较枯燥,需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准确和到位的效果,容易使学生的兴趣降低,而武术的套路教学,不仅加入了实战的攻防含义,同时也能使学生学会舒展大方和威风的动作,这样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厚了。例如:我校的武术社团本学期学习的套路是:“少林十八打”。该套路动作威武,且每一个动作都有攻防含义,具有实战意义。如:第一势:一马当先。动作要领:左手格挡,右手冲立拳,成左弓步。攻防含义:左手用微力格挡,使对方的拳偏离自己,右手立刻冲拳击打对方的胸部。这样的攻防战术,学生很喜欢,常常是迫不及待地模彷、操练。一学期下来,学生不仅学习了一套武术套路,而且还学习了许多的实战技能。每堂课,学生都能学习新动作、新的实战技能,因而学习兴趣持续浓厚。一套武术动作学会后,学生在整套动作操练的过程中,特别有成就感,习武的自信心大增。
五、精讲多练、合理示范
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笔者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武术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常合理示范,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正确优美的示范, 不仅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观念,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示范准确、合理示范位置和示范面至关重要。有时示范由学生骨干领做时,可以分别安排在队伍的四个角落上,不管学生转到哪个方向都能看到示范, 形成立体示范网。如:太极拳“闪通臂”教学 时,笔者安排前后左右各站两个骨干学生,使学生在转身后还可以看见示范动作,这样学习效率会更高,学生“你追我赶”的友好竞争意识也会更浓厚。
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笔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1、分组教学法: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身体素质、模仿力和理解力差异较大,因此笔者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低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理特点:2—4年级学习套路“少林十八打”;5—6年级学习套路“少林十八打”和太极拳。
2、“大帮小”教学法:由于高段学生对动作的模仿力和理解力更强些,在武术社团教学中,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动作教学时,笔者采用“大帮小”教学法。如:在教“少林十八打—豹子回头”动作时,笔者示范几次后,首先集体模仿练习,再安排高段学生站在队伍的最前方操练,低段学生跟在后面自行模仿,师生互动点评。接着,再组织高段学生和中低段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练习,看看哪对师徒动作学习最标准,进步最快。这样“大帮小”的结对练习使学生动作更加准确,教学进度也明显加快,而且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培养了集体观念。
七、及时反馈,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正确、及时的评价中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不良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开展教学竞赛和随堂评估:在学生基本掌握武术动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举行以年级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并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发挥才艺的机会,使学生的成就感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毅力就会进一步增强。教师可通过每次举行的竞赛活动,及时地加以因势利导,鼓励先进,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如:在学习完当天的动作后,请几位学生展示“看谁做得最漂亮”,进行师生互评和表扬,或者是年级段之间的比赛“看看哪个年级做得最漂亮”。这样,学生得到鼓励,练习的欲望大大提升。
2、阶段性评价:对每天及时参加武术练习的学生发放“健体卡”(这是笔者学校评价星级学生的和体育相关的一个考核项目),对训练时表现尤为突出的学生加倍奖励,强化和鼓励学生及时参训、刻苦练习的行为和思想。
小学阶段正处于武术打基础和积极提高的有利时期,所以在武术教学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持久的习武兴趣,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稳定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根基,因此我们要牢牢地打下这个学习根基,为将来学习武术打下基础。让我们“武”起来吧!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我们的国粹—武术,愿武术之花在我校,在世界都盛开得更加绚丽、烂漫。
【参考文献】
1、郑安波.如何提高中学生武术套路学习兴趣[J]. 科技信息,2010(7)
2、岳春林 黄敏.关于小学武术兴趣班教学的几点思考[J]. 搏击武术与科学,2005(12)
3、黄淑杰 董刚强.武术套路教学中学生习武兴趣培养探析[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4、李高 孙梅芳.青少年武德教育初探[J].搏击(武术科学),2009(11)
5、吕韶钧 彭芳.谈武术教学的组织形式及注意事项[J].搏击(武术科学),2005(8)
6、张艳永 杨云霞.高校武术教学方法与评价[J]. 搏击(武术科学),2007(4)
小学生持久的习武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