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记录走出尴尬--浅谈对科学记录的思考 绍兴县华舍实验学校 孟王芳 手机:13034265168 [内容摘要] 科学课堂经常要求学生做科学研究记录。科学记录既是孩子们科学学习的内容,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记录始终伴随着孩子们整个科学探究之中。但是科学记录并没有在平常的教学中被我们重视到位,一些老师把科学记录当作一种摆设,学生对科学记录也缺乏兴趣。面对现状,我们结合教学实际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使科学记录走出了尴尬的境地。 [关键词] 科学记录 遭遇尴尬 原因分析 有效措施
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安排了观察记录、统计记录、调查记录、测量记录、动植物生长记录、信息收集记录、检测记录、实验记录等十多种科学记录内容。新课程标准,对科学记录的教学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如“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记录)”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记录)”等。可见科学记录既是孩子们科学学习的内容,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记录始终伴随在孩子们整个科学探究之中。那么,科学记录在我们教学中的现状又是如何呢?让我们先来看两则发生在科学课堂上的片断: 镜头一:这是一堂关于总结一个月天气观察的统计课。老师充满激情地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日历表展示一下,可发现全班50人只有两个学生记录一个月来的天气,35人只记录了一周的天气。没有记录完整的天气日历表,这课怎么上? 镜头二: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小组观察实验,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实验做得热火朝天,可记录纸被冷落在桌子一旁……下课了,有个别小组的孩子带走了自己的记录单,或是随便夹在科学课本里,难逃扔进垃圾筒的命运,有些小组则把记录单“忘”在课桌上,老师在整理材料时,随手把记录单一团,扔在一边…… 不难发现,科学记录在我们的课堂中正遭遇尴尬。几乎每一堂公开课,我们都能看到执教老师精心设计的科学记录单,但同时,往往也会出现上述案例所描述的情景,对记录“先热后冷”,在课后更是很少问及孩子们手中的记录单。 科学记录是否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后无关紧要了呢?还只是公开课中的一种做秀,或者是一种形式?怎么使记录更有效?怎样让有效的科学课记录在课外延伸活动中体现效应?——面对教材中大量安排的科学记录内容,我们是否该对这一系列问题做进一步思考? 科学记录遭遇尴尬的原因分析 “我不当记录员,记录一点都不有趣” 在小组分工时,大伙最不愿意当记录员了,因为记录一点儿都不有趣。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使用科学记录单,却很少考虑学生是否愿意去填,是否喜欢这种形式的记录。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的科学记录单就是一张白纸,让孩子们自由进行记录,结果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笔,以至于许多学生在一张偌大的纸上只象征性地写了几个字。也有些教师设计的研究记录过于繁琐、复杂,经常以表格形式出现,使学生对记录失去了兴趣。 “记录没什么用” 很多学生会觉得记录没什么用,因为大部分同学汇报观察、实验结果并不按记录单来。再说了,更多记录员认真记录的内容是“藏在深闺无人识”。老师不会对每张记录单进行评价,糊里糊涂就过去了。到了下课,这张记录单就是废纸一张,给学生的感觉仿佛这研究记录只是用来装装样子的,没啥大用场。 “考试不用这记录”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记录单缺少交流和评价,课后又疏于指导和督促。正是由于老师对科学记录的漠视,导致学生对科学记录的随便。很多学生认为记录不重要,考试又不要这记录单,对记录不当回事。 4、“每天要记录太麻烦了” 科学教材中有很多观察内容需要较长时间的记录,比如蚕的一生、观察凤仙花、一个月的天气记录、蝌蚪的观察等。学生一开始兴趣盎然,但记录却不能及时跟上。问其原因——“每天要记录太麻烦了”、“我忘记了”、“每天记录,坚持不住”。学生的兴趣不能持久。 让科学记录走出尴尬 面对科学记录在教学中的现状,我们结合实际对科学记录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使科学记录逐渐走出尴尬的境地。 快乐记录,让记录更具趣味性 课堂中,四年级的学生正观察着雌蕊和雄蕊,不少学生都边看边记录自己的发现,不时咬着笔杆不知如何描述。第二组的韦明同学举手向老师提意见:“老师,雌蕊的样子我说不清楚,可以把它直接贴到记录纸上吗?” 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将获得的发现和现象记录下来,这是科学探究所必须的,但在描述和记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就像上述课堂片段的情景,很多学生对实验现象如何用语言来描述,如何组织文字表达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在记录中,要求他们用过多的文字,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对此,我们在记录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儿童的特点,注重趣味性。我们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用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关键词、个性化符号、甚至贴上剪下来的图片、标本等多种形式来记录。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另外,记录单版面的设计,要尽可能符合小学生心理。如四年级上册“制作天气日历”的记录活动,为了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记录的热情,我引导学生给天气日历设计各种新颖的样式,配上自己最喜欢的画。于是爱心形的、挂历形的、动物形的、漫画形等各种各样的天气日历出现在班级中,学生的记录兴趣也大大提高了。据调查统计发现,自己设计天气日历的四(2)班,此项记录活动的完成度明显要比另外两个班好。(附学生自制天气日历两张)
2、赏识记录,让记录更具激励性 小楠是班中的学习困难生,语文数学都是倒数,惟独科学成绩每次都是优,为什么?这缘于三年级的一次科学记录单评比活动。因为认真的记录和形式丰富的记录本,小楠被同学们评选为最佳记录员。文静的她虽然没说什么,但却慢慢地喜欢上了科学。 每个人在心底总希望被人赞赏,即使他是班中最文静的学生。科学记录是学生集合自己或小组同学力量获得的“科学成果”,饱含着学生们的自信、希望与好奇。因此,我们要珍惜并重视学生的科学记录,要认真批改学生的记录,对学生的记录单尽可能进行评价和展示,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经历这种学习的过程。此外,还要让他们注意收集自己的记录,以后再次拿出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前后的差别真的非常大。或许老师的一句表扬,一个赞赏的眼神能让学生从此爱上科学,并乐于记录。 3、坚持记录,让记录更具持久性 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家长打电话过来寻求帮助。原来胡姗姗因为对《发霉的面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观察,并坚持每天做记录,得到了我的奖励——一个自制的潜水艇,班中只有十个同学得到了奖品。她当然很珍惜,谁知回家被弟弟弄破了,伤心得怎么也劝不了。没办法家长只好打电话向我求助。 做一件事能否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是成功的关键。小孩子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很正常的。在科学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刚刚开始实验观察时往往都是兴趣盎然,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不能把观察记录进行到底。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加强教育和引导力度,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和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让大家能坚持记录,我常在班级中进行一些激励活动,例如分阶段以表演、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进行阶段评奖。奖品一般是小制作或实验的材料,一小包高锰酸钾,一个塑料小镊子会让学生高兴许久,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各种激励,变着花样引导学生坚持记录,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对学习任务的责任感,同时也不知不觉地磨练了孩子们的毅力,使他们在艰苦细致的观察研究活动后,获得成功的快乐,这何尝又不是我们科学课的教育目的呢。 4、反馈记录,让记录更具评价性 “耶,我科学有102分,今天老爸得好好奖赏我了。”教室里传来欢呼声。怎么会有102分呢?原来我们的科学成绩有一项加分制度:如果平时勤于观察,记录认真,被评为优秀记录员的学生,那么在期末成绩的基础上能外加5分。 科学记录不仅是学生观察实验时的记录,也是他们亲历探究过程的痕迹。科学探究要重视结果,更应重视探究过程。学生是否会观察,观察是否全面,实验操作是否正确;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小组合作的能力怎么样;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能否尊重证据、尊重事实等等,我们都能从学生的科学记录中得到反馈。同时,通过对不同形式科学记录的评价,能使教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更加科学准确。因此,我们期末对学生的科学成绩评定,不能以一次考试成绩,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优良。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中,要突出学生平时的记录情况,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这种形成性评价不仅增强了他们学好科学的信心,而且还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记录生命体验的较好方式,更是对小学科学评价体系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可能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让科学记录走出尴尬,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教学论》 袁运开蔡铁权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郝京华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 3、《研究记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王建锋 科学课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