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降重
|
职称论文发表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论文资料
|
论文开题报告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 浅谈如何让科学课中科学教育与德育双丰收(二)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资料
|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
现代教育技术
|
应用数学论文
|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
|
教育管理论文
体育教育论文资料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教育论文资料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论文资料
|
汉语言文学
|
心理学论文资料范文
|
中文专业论文
浅谈如何让科学课中科学教育与德育双丰收(二)
最新活动:微信集50个赞就可获取任意一篇钻石会员文档。详情见
微信集赞换文档
三、找准着眼点,确定德育目标
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能够启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课内课外有丰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学生也喜欢上科学课。这些都是科学课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优越条件。但是科学课的德育,并不是因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因为在科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已经渗透在整个教材中,它不是纯粹的思想品德课,其里面的思想品德内涵要去发掘,因而在科学课中要注意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同时注意提升德育艺术技巧。
它要求科学教师深入理解教材中潜藏的教育内容,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同时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要对德育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并且在教学中自觉地作出努力,全面体现科学学科的教育性。在教学中,做到渗透自然,恰到好处,不要把科学课上成思想课,要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如何让学生在“说着有意,听着无意”中感受德育呢?这就需要科学教师去精心的准备,在课前的备课设计中就先确定好德育目标,及找准每课中德育目标的着眼点,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时,要瞄准这个着眼点,做到有的放矢。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避免说教式的方法。
当然除了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外,还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聆听来认识客观世界,看到各种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有效地进行爱科学、自然观、严谨的态度等思想品质的教育。
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滴水成河,积沙成塔,一个标点、一句话、一道习题、一个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
四、创设条件,建设浓厚德育氛围。
道德教育应该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道德的知识并不是或主要不是关于道德的知识,而是建立在广泛认识世界、认识人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道德情感的产生,要以道德认识作为依据,而道德认识又必须通过感知活动来进行。在科学课中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还要重视环境暗示,给学生创造“自觉”接受的条件。比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客观环境:现在随着学校对科学科目的重视,科学课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专用教室,科学教室(或实验室),专用科学教室不仅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创造了一个客观环境。因此,在对科学教室的布置上要关注的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注意设置道德情境,渲染气氛。如在黑板上方布置上“尊重科学、追求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大字,在中间镶嵌上国旗,让学生在学习中无意识的感受尊重科学、热爱祖国的思想;在教室两侧贴上科学家的画像,布置科学器材等,让学生心中的爱国、感受他人的良好情感得以激发。在具体的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主观环境:一个和谐的学习集体,一个分工明确、配合的合作小组等对于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起到重要作用,也更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养成。在教材、教具、教学辅助手段和校外资源的配置方面也都要坚持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原则,坚持节俭、长效。
五、注重表率,用良好的品质感染学生。
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科学课中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由教师主持及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教学过程。教学始终是师生交往频率最高的时空段,科学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情感会直接感染学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现了高尚的情操,那自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科学教学中教师本身是否尊奉并践履着诸如平等、尊重、公正等价值观,教师本人对做人、做事推崇什么样的道德观都显在或隐性地向学生传递着。犹其对于小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言谈行为中表露出的德性品质对学生影响是深远的。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表率,思想上要敬业乐业,作风言行一致,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你要求学生做到的,你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善、向善。另外,注意和学生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我认为宽容与爱应该是教师的从教之德,不管是好的学生还是差的学生,教师都应善待他们,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他们,并且以博大的胸怀、良好的教养、广博的知识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在科学课堂上,作为科学教师,对待科学,都应该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本
文档
由文档同学网(
www.lunwentongxue.com
)整理,更多文档,请点
毕业文档范文
查看
六、强化训练,转化道德行为。
训练是引导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必要途径。在科学课中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还应从学生好奇、乐学、爱表扬的特点提出简单的具体要求,从小事着手,进行多层次的训练,诱导他们将道德认识付诸实践,使言行合一。在科学课中特别是科学实验课中要强化规则训练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课中要注意学生常规训练,如课前的准备、课堂中的发言、有序的实验操作。对这些要求要每节课强调,并对检查结果予以评价,给予表扬或批评,并持之以恒,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形成良好学习行为;科学实验中注意学生的操作训练,如现在开展的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道德行为。科学的严谨还要求学生在操作中养成仔细观察、反复讨论的良好习惯,在观察实验、小制作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难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另外,要结合课本中安排的许多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小文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积极上进的品德。
总之,作为科学课的实施者,在科学课上渗透思想教育,不是要我们用思想品德代替科学课,而是要真正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学习科学资源的同时,也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资源。因此,科学教师要有高度的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在科学教学中理清德育思路、抓住德育点、找准机会,通过环境的创设、自我表率及强化训练的方法,老师有的放矢,学生无心插柳,水到渠成,顺乎自然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品行。使科学教学与德育双赢。
参考文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科学课》2003年第6期P23;
《科学课》2005年第3期;
《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6大焦点问题》;
《小学课堂教学艺术集萃》等;
《谈科学课的思想教育》肖德明
《浅议寓德育于科学教学之中》吕晓姿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浅谈如何让科学课中科学教育与德育双丰收(二)
由
毕业论文网
(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科学探究从这里开始——引领学生..
下一篇
: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 “点拨” 的..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如何
科学
科学教育
德育
丰收
2011-11-07 14:39:03【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