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概念图,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文档摘要: 科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不能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将会阻碍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在复习阶段利用概念图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看到各个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将一个个科学概念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这样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才能形成系统性,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促进整合过程的形成,进行有意义学习。 关键词: 小学 概念图教学 科学概念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概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之一。这些科学概念不仅是组成科学教材的重要基本元素,也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没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正面的科学情感态度,将是一句空话。但是,我们反对让学生机械地背一些定义,为此,我们就试着将“概念图教学法”引入进来,以帮助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 所谓“概念图”,简单地讲,就是用图表形象地把单元中包括的所有概念,用连接词以及箭头把它们联结起来,使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各概念之间的联系,促进学习正迁移和意义学习的发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在单元复习阶段,制作出比较完整的概念图,可以使概念图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脚手架。 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准确而较充分地认知科学概念后,就可以利用概念图,将学习过的知识及时的总结,形成有序的结构,找出各个概念间的关系,这样可使学生在运用的时候游刃有余,而且从中还可以“创造”新的知识。于是我们尝试在复习阶段对单元概念进行整理与提升,制作并利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复习不仅要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还要将前后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拓展以及重新建构,更重要的是促进知识迁移、能力发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将概念图这一认知工具应用到科学复习中,让学生绘制概念图,他们可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过程,整合新旧知识,达到灵活迁移知识的目的。 一、学习从材料中选取概念 人们认识周围事物最初形成的概念是前科学思维时期的日常生活概念。这种最初形成的概念,通常是作为对周围事物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概括,并不具有很高的抽象性。但是我们要制作概念图,却必须用上比较规范的科学概念,而且需要涉及单元中的所有基本概念,还必须组织合理,合乎逻辑性,内容多而难度高。 为此,学习制作概念图,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从学习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有米才能成炊”,制作概念图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把所有的概念都罗列出来,不仅包括新的旧的,也可以包括那些虽然不在本单元出现,但是却关系密切的概念。如此形成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确定概念图的层级结构。在这一阶段,只要求列出概念名词即可,不要求作出任何的解释。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所以,开始训练时,要求学生把材料中的概念尽可能多地选取出来。在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单元中,学生们在老师的提示下,列举了以下概念:声音、音高、音量、声波、外耳、中耳、内耳等。选取概念的任务可以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同时进行,这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记忆。 二、试制概念图: ㈠寻求概念之间的基本联系 一旦知识领域选定了,即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选取概念的技能后,再要求他们确定关键概念,把其中的关键概念选取出来,接下来便是把它们一一列出来。就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选取概念的技能后,找出那些比较基本的以及带普遍意义的概念。尔后,识别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连接词加以连接。在这里,采用了用联结词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例如:“具有”“含有”“帮助”“连接”“需要”,当然也可以用一些其他词类,但是要简洁明了。如果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了,起码能够说明学生对这一概念已有正确认识,并能应用这一概念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从最简短的概念联系入手进行练习,并在多次反复的练习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声音》单元的练习举例如下: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方式——(是)——声波;音高——(描述)——声音的高低;音量——(描述)——声音的强弱;液体——(帮助)——声音传播……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科学概念有了更深的领会,也为后面难度更高的概念图制作作了内容与技能准备。 ㈡概念排序与归类 将这些概念按广义从最一般、最广泛到比较具体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再以此为出发点,寻求各概念之间的联系,然后再按一定的逻辑,对这些关键概念进行排序,从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到最特殊、最具体的概念依次排列,并且用箭头将所有概念都联结起来,将它们整理归类。虽然这样的排列是很粗糙的,但能帮助我们确立概念图的结构。这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必须是在前面多次简单的学习后进行,所以这一环节一般都放在单元总结阶段。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把所有的概念写在活动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纸片按照概念的分层和分支在工作平台(如黑板、卡纸)上进行排列,初步拟定概念图的分布。利用活动纸片的好处就是允许学习者移动概念以修改概念图的层级分布。但是具体要按照什么方式来排列,学生很困惑。所以我就提供了两种基本的方式:最基本概念放在最顶端或者最左端。我告诉学生,先去试试,即使不成功也没关系,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得到进步。 在《声音》单元的练习中,学生们列出了以下的两组基本概念图: 音高(Hz) 声音 音量(dB) 固体 声音——声波 液体 耳朵 大脑 气体 如此,学生把声音的最基本概念做了一个排列,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些概念确实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的思维也有了真正的激发。 ㈢充实概念图 借助概念图,学生可以将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再根据概念图的流程复述、记忆,不仅是以语言的形式而且也包含了图象的因素同时引入脑海,有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即使有遗忘,通过对概念图的回忆也非常容易将遗忘的部分重现出来。 而概念图中的交叉连接,需要学习者是横向思维,是发现和形成概念间新的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充实概念图,可以扩大学生的科学概念的容量,并且使学生更加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加深理解程度,促进记忆。但是,由于任何概念之间都可以形成某种联系,我们应该选择最有意义并适合于当前知识背景的交叉连接,从而使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清晰可见,促使制作者——学生将这些关系外化,了解知识的结构、了解知识构建的过程。如前面所说的基本概念图,经过充实,就成为如下比较完整的概念图: 物体振动快 音高(Hz) 物体振动慢 声音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运用概念图,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