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owerpoint来制作公益广告 下册第22—24课章节的教学设计 苏州市沧浪区实验小学 王超群 苏州市十梓街221号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景下,新版的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满载着新时代的需求,满载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基础教育,为信息技术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新课程倡导教师对课程的创生,课程是动态创生的结果,而不是预设的文本。因此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除了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等方面的教学外,更注重创造教学,以任务驱动突出信息技术的信息性、以信息处理为主线强调信息技术的实践性、与其他学科整合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让学生在学习兴趣中体会快乐与成功,体验信息技术工具的高效与便捷。同时,还要展现信息技术及其活动中的文明与创新,艺术感与文化性。将道德观念积极渗透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中,让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互动起来,培养学生从小就要善于并敢于承担起社会责任。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下册中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了使用powerpoint这个软件的教学内容。 powerpoint这个软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简易直观的操作性,使学生情有独钟,并成为小学生学电脑的必修技能。其中《编辑演示文稿》《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设置幻灯片背景》(第22—24课章节)三课以其清晰生动的画面深得师生的青睐,然而教师往往会觉的这几课比较简单,只需要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规律与word软件的知识相对比进行自主探究,但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已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去使用一个软件,而更多地要引领学生用软件中各项功能将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设计技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体现在自己的作品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过程、面向需求、全面促进、弘扬个性,适当添加多元化信息,充分实现与各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因此我将这三课归为一个章节,以公益广告的设计与制作为专题任务活动,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渗透了有关公益广告方面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设计思路,开阔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素养和设计制作能力,从小就树立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本章节我结合新教材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创设情感和美感情境 情感、美感是人类最美好的感觉,是一种心灵产生共鸣的心理状态。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美和情感也是无所不在。如果注意创造机会,捕捉契机,带领学生去发现情感的真善美、欣赏和修炼自己的艺术美、那么不仅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有帮助,同时也能以美启真,以美导善。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以展示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精美公益广告作品为导入,鲜艳的色彩和画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和学习兴趣,公益广告上那具有强烈社会使命感的宣传语撞击并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无限的创作欲望,对教学无疑大有裨益。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1)什么是公益广告? 生答:不以盈利为目的。 生答:呼吁公众关注某一社会问题。 师总结:公益广告是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是与助人为乐的无私奉献相联系的,是人类的同情心、爱心、责任感等美德的彰显,是社会伦理道德走向和谐,个人智慧趋向成熟的标志。(师出示课件) (2)你知道公益广告的源起吗? 出示课件中的一段视频,了解公益广告的源起:公益广告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当时由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着社会的发展。为了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响应,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一些有识之士纷纷采用游行标语、印发传单、报纸广告等形式大声疾呼,公益广告应运而生。 教师引导学生思维,拓展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知识面。 (3)公益广告的主题可分为哪些? 生答: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关心残疾人、反吸烟、全民健身…… 师总结:公益广告的主题是可以多样化的,题材上分可分节日类,如“五一”、“教师节”、“重阳节”、“植树节”等;社会文明类,如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关心残疾人等;健康类,如反吸烟、全民健身、爱眼等;社会焦点类,如关心地震中的孤儿、打假、扫黄打非、反毒、希望工程等。(出示课件) (4)公益广告该如何进行创意? 师:确立了主题,需要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方式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它既要传达明确的信息即主题,又要通过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形式来表现主题。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智慧,让自己的作品具有更高的传播效果和审美价值。请同学先来欣赏两则公益广告,你是否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出示课件)欣赏两则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公益广告:一个是一大堆人的肺,因吸烟而使肺叶由红变灰、由灰变黑的演变过程。另一个是一个烟缸内斜倚着一条扭曲的烟幕,细看躺着的竟是一个因纵烟而被焚成灰的老者枯槁的尸体。 生答:前者的图解式宣传是浅层的、空洞的,而后者极具冲击的画面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后者比前者给予人们的警示效果要强烈得多。 师总结:公益广告的主题是事实存在可以选取的,而其创意则是人为的。它是用瞬间产生的冲击力达到独特的说服效果,只有潜心制作,才可能将一个颇具代表性或尖锐的社会问题凝炼、集中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文学素养即文学审美情趣,又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提炼更多的表现手法,合乎社会情趣,使公益广告既是一篇文辞华美的乐章,又是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同学们想来自己试一试吗? 生答:太想了,太有趣了,我也能…… (二) 以“主题专题任务”驱动,突出信息技术的信息性 信息技术是从信息的角度出发,利用计算机去实现一系列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完成各种任务,并能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因此我将《编辑演示文稿》《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设置幻灯片背景》三课知识内容从完成公益广告的设计与制作这一专题任务着手,提出问题或目标,把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问题和任务中, 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自主探索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公益广告中的宣传语制作可通过《编辑演示文稿》一课中的艺术字和文本框来完成,创意构思所需的图片或设计修饰亮点可用《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一课中的插入图片和自选图形来完成,公益广告的背景来源于《设置幻灯片背景》中的三种设置背景方法来设计。在教学中,我把“专题任务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根据学生的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了学生感兴趣的需要并能用信息技术解决任务,突出信息技术的信息性。 (三) 注重与其他学科整合,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在本课设计中,我充分地将语文、美术学科中的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例如在制作公益广告中宣传语时,我出示两条宣传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和“让地球妈妈快乐起来”,学生们在比较后马上就知道后者用到了语文中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更生动更艺术性。又例如在引导学生公益广告设计时,其主题文字、画面构思和色彩设计就要运用美术学科上的知识:设计时要注意从整体到块面、到线条、再到点。一般设计方法先是设计构图方案:横构图或竖构图、传统构图还是个性化构图;然后是构思,确立主题和创意,最后是文字图案的设计和创作。对于主题文字设计可采用不同字号、色彩和中英文结合的节奏编排,而且小字叠大字,组合出层次上的变化来彰显出作品的主题。画面构思和色彩设计则可用到美术上的夸张、对比、讽刺等表现形式来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智慧。 (四) 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功 如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到的,而更多的则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探索,利用知识迁移规律掌握三课的知识内容,从而完成公益广告的设计与制作。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巨大力量,使学生产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强烈欲望。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本单元中,学生们大胆动手实践,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充分体会到了创造的无穷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学生就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新设计的良好开端。 一、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22—24课章节《编辑演示文稿》《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设置幻灯片背景》三课内容在掌握word2000并对powerpoint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编辑演示文稿,掌握在幻灯片中如何插入图片和设置幻灯片背景。从教材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简单,但如果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知识而学,势必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简单无味,所以我以专题任务为驱动,自主地设计了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任务——用powerpoint来制作公益广告。将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既极大地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又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观念从单纯学习技术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开放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超越学科上的技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收集大量能适用于各种题材的公益广告图片,拷贝在每台学生机上,为学生创作设计提供充分的素材 2. 教师制作好课件 3. 多媒体教学网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 学会在powerpoint中打开演示文稿,并插入新幻灯片; 2. 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文本框、艺术字的方法; 3. 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4. 学会三种幻灯片设置背景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美、创作美、提高审美能力; 5.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在对比中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动手设计制作作品的能力,通过参与公益广告的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善于并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通过课堂教学探索,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行为与创新: 1. 能通过主题内容的学习,构思、设计公益广告作品,利用不同的素材资源来表现自己的创意。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设置幻灯片背景。 2. 难点:深入浅出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了解、设计制作公益广告的要点。 3. 难点:围绕主题任务制作公益广告作品。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流程 环境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组织形式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发动机 出示课件,欣赏一组由各类主题组成的优秀公益广告作品。 1. 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看到的这些作品是什么吗? 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公益广告? 师小结:它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出示课件) 3. 你知道公益广告的源起吗?(展示课件)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用powerpoint来制作公益广告(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