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明过程模块 1、引导观察下列一组图案,你觉得可以定义一个什么过程? 2、请所有同学定义一个合适边长的正方形过程zfx。 3、运用定义的过程自主完成其中的一个图案设计。 最好能用repeat语句:Repeat [zfx rt ] [明晰模块、灵活运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的运用关键是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自主构建过程模块。学生思考清除一组图案中应该定义什么(What)模块,可以简化程序语句,则初步的模块化思想就建立了。] “Which”——破思维定势 1、通过前面的图案设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定义过程可以在系列图案创作时起到化繁为简的功能。 2、在下列图案中,请你思考先应定义一个怎样的过程再尝试用Repeat语句创作下列图案,并将答案记录下来。 特别注意,有一个图案用过程和repeat语句实现并未起到简化效果,请你在下列四个图案中标注出来。 3、交流发现。 4、小结:过程定义可以使得我们分步骤实现复杂图案的创作,使得程序简化。但并非所有的相同基本形组成的复杂图案通过过程来做都可以简化,具体问题需具体分析,程序在设计中要学会及时调整编写策略。相信同学们在后面学习过程时会有更深的体会。 [定中求变、破思维定势:挑出具体哪个(Which)运用过程不能起到简化程序语句的效果,看似只是一次辨析,这中间破除了学生运用过程一定可以简化程序的思维定势。而且让学生初步感受程序设计着手编程之前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教学反思 这节小学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之后,突然发现了自己在设计起初并未发现的东西,经过反思才确定这个四“W”的教学主线,并按此思路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此案例。 1、三组问题、四个“W”,串成整个课堂。 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三组问题,也就是三组图案的设计展开。 第一组图案,通过程序语句对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Why)要引入过程这一新的知识点;通过第一组图案的创作,让学生知道怎样(How)去定义过程,并运用过程解决问题。 第二组图案,让学生分析创建什么(What)过程。学会自主分析,建构模块。 第三组图案,让学生辨析哪一个(Which)图案运用过程不能起到简化作用,从而破除运用过程一定能简化程序语句的的思维定势。 可以说,问题的精心设计使得教学逻辑脉络更加清晰,使得教学更加流畅和高效。通过四个“W”的教学环节展开,也让学生对于定义过程这一知识点有了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对程序设计模块化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识。 2、教学目标的实现借问题设计体现。 程序设计教学中问题的选择是教学的关键,从问题的选择可以看出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目标的实施也借问题设计而显现。 在第一组问题的设计中,充分解决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过程的含义和定义过程的方法;了解过程的一般格式、知道过程的各部分名称。 在第二组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分析定义怎样的过程时,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已经悄然渗透,即渗透模块化编程思想,学会分析图案规划程序。 在第三组的问题设计,是突破教材的一大创新,也正是这样的创新型问题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过程定义的优点之时,通过辨析区分,了解并非所有由基本形组成的图案绘制借助过程均可以优化,从而允许学生使用不同方法绘制图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组问题由浅入深,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深度探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初步感受程序编写带来的思维乐趣。 精心设计的问题是教学目标和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外在显示。问题设计需大局观,主问题紧扣教学主线不偏离,小问题设计紧扣主问题不干扰,甚至许多小问题则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机智,需教师在课堂上即兴生成。 经过教学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如此复杂的程序设计教学也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如果教师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清晰感知程序设计的思路,把握程序设计的脉络,小学阶段开展程序设计教学并非难事。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