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教学设计 如东县大豫镇丁店小学 吴正东 课 题: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课 型:上机实践课 课 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powerpoint 2003》软件教学中第3课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制作简单ppt的方法。本节是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美化ppt插入图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事先让学生收集一些电子图片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教师适当进行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学生在所学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理想的作品。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 设计思想:从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出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式、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活动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实践操练中掌握图片插入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设计: 1、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剪切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领会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能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教学重点:插入剪切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插入图片文件。 教学方法:结合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 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教室的广播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向学生及时示范重、难点的操作过程。对学习上(操作上)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指导。对学生有新意的创作要及时利用广播功能向全体学生进行广播,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一张事先制作的幻灯片(以学生图片为主题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老师留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搜集一些电子图片,你们完成了吗? 2.教师小结:大家的照片让我们见识了好多东西,那么,你能把自己喜欢的电子照片放到幻灯片中去吗?让我们一起去学习、探索吧! 二.板书: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指名展示自己的电子照片,其他学生从中感受儿时的快乐,家庭的和睦,增强创作欲望。 学生跃跃欲试 通过谈话的方法,检查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通过相互学习,从中感受快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索新知合作探 究
欣赏,提高审 美 任务驱动探索新 知 三.新课: 1.看谁最先进入“powerpoint”软件。 2.教师出示课件。一张事先制作的幻灯片(以学生图片为主题的)。 3.插入自己收集的电子图片?你是如何做的?(学生汇报)。 例如:怎样插入图片?图片地址怎样选择?怎样调整图片大小?等问题。 任务一:插入剪切画(教师讲解并演示) 插入——图片——剪切画 带领学生观察“插入剪切画”对话框的内容,看清每一个选卡的内容、作用,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任务二:插入图片文件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小组合作探究并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 学生上机操作。 小组合作探究,并汇报输入的方法。 学生上机操作,尝试插入所选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 学生上机操作。 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直观学习新知。 以任务驱动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合作探 究 应用新知拓展思 维 试一试:插入自己所选图片,并配上相应文字说明。 让学生演示并用计算机语言表述。 教师小结(1、新建一张幻灯片,插入图片时,注意选择路径,调整好图片大小。2、配文字说明时要用到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时,注意字体、颜色、大小。) 四.总结 1.展评学生作品,谈感想。 2.对本课学习情况小结,你还想学《powerpoint》软件中的哪些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尝试并汇报,给学生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 小组交流。 让学生做小老师,评价学生的作品。 学生回答。 学生欣赏,获取新知,提高审美。 让学生尝试、去发现问题、去主动解决问题。以掌握不同的操作方法。 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有的学生还插入了艺术字,效果显著。 教学反思: 本人通过信息技术教室的广播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向学生及时示范重、难点的操作过程。在让学生掌握方法后,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学习,让学生演示并用计算机语言表述操作过程,给学生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课堂上能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动手和探究,在不断的成功过程中,总有新的任务等待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利用了“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任务内容既有巩固内容又包含新的内容,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又一次获得了新的知识,获得了实际应用的能力,它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整节课学生们情绪高,乐于操作,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纵横驰骋、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