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送秋波,使之妙笔生辉——记暗示教学法在画图教学中的应用 江北区红梅小学 陆萍 摘要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科学运用暗示教学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在阐述暗示教学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画图教学实践,指出了把暗示教学法运用到画图教学中的策略,以探讨暗示教学法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画图教学 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主要用于语言教学,但是,自1966年运用以来,该法也已经广泛运用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成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以教师为暗示源,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积极暗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记忆、思维、想象和整个学习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暗示教学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画图教学为事例,谈谈暗示教学法在画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更好地把握这种教学方法技巧。 一、心理暗示,启发创新思维 心理暗示作为一种心理上的沟通,在外在表现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它是直接发生在处于主动层面的教师和处于被动层面的学生个体之间的一种潜在的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在师生的心理上构成一座桥梁,通过双方的会意达到教育效果。 “轻松”的状态有利于暗示信息的接收和巩固,是启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有效条件。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会使师生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地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师生、生生间相互信任、体谅,积极主动,获得信息的渠道畅通,师生都处于最佳状态。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必须有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学习,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以增强暗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池塘里的小蝌蚪》中,笔者在新授过程时,先让学生画一只小蝌蚪,再出示两个图案,图案一:一只小蝌蚪,图案二:一群小蝌蚪。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像“孙悟空”一样把图案一变成图案二?让他们自由探索讨论。在学生基本掌握“复制”、“粘贴”这个技能目标后,适时提出小蝌蚪安个漂亮的家,荷叶的添加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复制”、“粘贴”这个技能目标。之后在本课小结时,让同学们想想在生活中有哪些图案可以使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大家自由讨论,自由发言。这样一来,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留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活跃了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设问暗示,激发学习情趣 设问暗示,即由暗示者为了引起学生对某个知识的兴趣,故意引出问题,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设问暗示其实就是采用了暗示教学无意识调动有意识的原理,使学生的心理好奇需求在沿着问题思索中得到拓。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设问,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在《有趣的画图》中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能启动画图软件;认识画图窗口的组成部分;初步体验画图工具的用法,能够运用各种工具画出第一幅简单的作品。教师在开始具体每个细节前,教师可以设问画画的问题,进行情趣激发。如在启动画图软件前,可以问“同学们都喜欢画画吧?”“你们想把自己喜欢的事物画下来吗?”再展示几副漂亮的图片,师说:“今天,老师这里有几幅漂亮的画,请大家看看,它不是用纸和笔画的。”简单介绍这是电脑中的画图软件画出来的。然后问学生:“你们想学吗?”等等。在教学具体的细节上,如画图主要概念、工具名称,演示画画的过程,教师也要通过恰当的设问暗示,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对画图知识的兴趣。教师要避免简单重复,要不断变换情景,把同样的教材纳人不同的情景,从而在灵活多变的轻松气氛中,学生会潜意识地理解画图的作用。 三、情境暗示,感悟画图魅力 情境暗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规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这种暗示方法具有直观性,引起学生感性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凭借画面、声响、实物、展播或表演或描绘等手段,去展现“场景氛围”,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例如,在画图教学时,为了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教师可以带来一副优美的图画,问学生喜欢不喜欢?想不想自己亲手制作?再如,在教学画图单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实景暗示,学生心理上潜意思地地产生了“计算机画图真有趣,它的作用真大,我一定下劲学习它”的想法。当然,同时也给学生展示本校小学生制作的电脑图画,使学生们通过欣赏身边熟悉的人的作品,进而得到暗示,学好画图并不难,要从基础知识开始,不断练习才能画出精彩的画来,对电脑绘画也就不再畏惧了。这是实物情景暗示在教学中的体现。情景暗示方法很多,比如,利用游戏、音乐和生活事例等创设情景,目的在导入课程,吸引学生注意力。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四、艺术暗示,丰富思维空间 艺术暗示,教师借助体态,语言、表情及音乐等外部环境手段,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进而达到讲授知识和传递信息的效果。 例如:《美丽的公园》这课在学习画图软件中自定义颜色时,笔者在色彩搭配上狠下功夫,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再结合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闭目回想去日湖公园看到的景物。五彩缤纷的花在绿色的草地上争相开放,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向大家展示一副没有颜色的公园图。这不仅确定了本节课学习的目标,还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创意的空间,结果学生的画色彩斑斓,无一雷同。在本课的最后设计一个拓展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为“美丽的公园”一图添上自己的创意,从而使这幅图更生动、更和谐。 再如,认识画图软件窗口和工具箱铅笔、刷子的使用以及鼠标的拖曳操作等重点都需要艺术途径暗示教学。老师可以拿一个刷墙壁的刷子,表演刷墙的动作,形象夸张。 师:刷子是来做什么的? 生:刷墙壁的。 师:今天电脑里的刷子可不是刷墙的。 教师语气要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而不能死气沉沉。 总之,暗示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对开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课堂效率,是极为重要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不失时机地运用暗示教学法将会化被动为主动,化紧张为愉快,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范美. 暗示教学法与潜能开发[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7) . [2] 肖菊梅. 试论洛扎诺夫的暗示教育法对现代教学的影响[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