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伪存真方本色,预知晴雨显身手——信息技术理论课引发的思考 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 沈 草
【案例背景】 信息技术是以学生获取信息技术基础性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和情感培养为主的课程,在这个信息爆炸、网络腾飞的时代,信息技术教材的意会、模写、设计都离不开“学以致用”的宗旨,课堂教学内容更加需要与时俱进,深入生活、积极反思,所以要为学生这一教育主体在生活、学习中拥有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而精心设计挑选与现实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至关重要。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就是在课堂内外都用自身灵敏的信息教育触觉和优质的道德内涵以身作则为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实在地运用信息知识技能而付出努力。 由于社会高速发展的进度和需要,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大都以计算机为主要教材,所以实践操作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模式,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时因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令教师往往很容易忽略了“信息技术”这一本质上精神与物质同样重要的基本教育内涵,让信息技术成为缺乏信息意识的纯粹的“操作课”、“电脑课”而非“信息课”,对信息技术课的本意有失偏颇。即便在貌似重实践轻理论的信息课堂中,我们更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理论指导的机会,因为往往信息技术的内涵就体现于这或一或二的点睛之笔间,也只有在求真求善求实用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将信息技术教育进行到底。以上是我在教授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第一单元《生活在信息中》和《现代信息技术》两堂课结合平日所见所闻之感, 未善其衷意,谢纠错失言。
【案例情景】 片段1: 在为《生活在信息中》备课时,我遇到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件:有人盗取了我一好朋友的QQ,并向我借钱,因工作忙碌,我一时无法顾及,所以暂且搁置了,但是当天下午,这好朋友发我消息说他QQ被盗,千万不要相信从QQ里发来的涉及财产的消息同时提醒我注意提高警惕。这件事恰恰与我这堂信息课的辨别信息真伪的内容不谋而合,随即我就把这个故事改编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了解到什么呢? 生1:我知道了信息就在我们身边。 生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 师:是啊,丰富多彩的信息是我们生活学习中最宝贵的财富。但是昨天上午老师遇到了这么件事儿,我的一个好朋友在QQ里发我消息说在淘宝网上想买一件价格500元的衣服,但是他的网上银行里的钱刚好用完了,想借用我的账号给他买下来。你们说我该怎么做呢? 同学们听说老师需要帮助都非常热情,积极地在课堂中讨论起来,帮我出谋划策。 生1: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互相帮助,您可以帮他先买下来。 生2:不行,万一是骗人的呢,那老师不是要遭受损失了吗?还是先问问清楚比较好。 生3:是啊,老师,我经常在新闻里看到这种骗人的把戏被揭穿呢!还是先问清楚吧。 (同学们的热情让人感动,对于平时善于积累信息和认真思考的生活态度应该好好鼓励一下!) 师:感谢大家的建议和帮助,昨天下午,我就收到我那个好朋友的短消息了,说他的QQ被盗了,千万不要相信那个QQ里发来的任何信息呢,幸亏老师没有轻易相信,不然就损失惨重了啊!大家从老师的这段真实经历里想到了什么呢,我们以后应该怎么样才能保护自己和财产呢?如何来区别真信息和假信息呢? 生1:老师,现在我明白了原来网上还有那么多骗人的事情,以后真要先问清楚才行。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生2:我以前也经常看到网页里有送Q币的消息,上次我点了一下我家电脑就中毒了,有些重要资料差点就消失了。好危险啊,我爸爸上次也对我说:以后一定要看清楚中奖信息的真假,不能轻易相信这种事情了。(摇头晃脑地学起了爸爸的语气,引来同学们的一阵笑声,但大家也似乎若有所思了) 生3:如果有人向我在QQ里借钱,我一定要先视频聊天或者打电话还可以直接去找他当面问清楚。 生4:老师,我昨天在书上还看到一句话,我想果然有用呢!那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还真是句实在的真理。) 生5:我老爸是警察,以后如果大家遇到这样的事情,还可以告诉我的爸爸呢! 师:是啊,信息有真假,防范需得当,遇到网上借钱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能随意相信,一定要先确认信息的真实性才行,最好是当面问清楚或者打电话。恩,说得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要真正向毫无来由的中奖、送礼信息说再见,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获得丰衣足食,莫名其妙的横财大都是更大的陷阱,我们生活在信息中,只有懂得区分真假信息适当的时候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才能真正幸福地生活! (刚才帮老师回答区分真假信息的同学,我每人都奖励一枚“信息小卫士”奖章,鼓励所有同学继续搜集相关信息,学会在信息生活中相互帮助,去伪存真。) 片段2: 《现代信息技术》课上我结合前一节课同学们对信息的认识所提出的“天气预报也是信息”这一点特别运用于“信息处理”的综合练习。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我们一起搜索查找天气信息,都找到了近期的天气预报,请看这是最近我们宁波地区的天气情况图和3月份平均气温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从老师保存下来的图片中看得出最近天气怎么样? 生:大部分都是阴天和多云。 师:那么谁能来预测一下,周五夜间的天气情况和气温呢?说说你是怎么预测的? 生1:估计不下雨,可能是阴天,也可能是多云。因为前面这几天都是这样的天气。 生2:可能还是8摄氏度吧,也有可能是9摄氏度,呵呵,因为前面几天也都是这样。 生3:老师,我觉得是6-9摄氏度,因为下面那张图平均最低温度是6摄氏度。晚上好像都是低温呢。 ……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预测得也非常好,现在你们正积极在用自己勤劳的脑筋思考运算着推测未来的天气,真是我们班的小小预报员!天气预报是气象局叔叔阿姨们用观察工具来获取天气信息并用精密的计算仪器通过科学计算来预测天气变化的,过几天我们一起关注一下天气看看预测是否正确,好不好? 生:好!(十分激动地喊着。) 师:以后我们也要运用计算机本领来处理更多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更完美地完成各种任务呢! (鼓励学生用心观察,懂得思考,同时也为下一堂课阐释计算机处理信息埋下伏笔,同时在下一堂课中对预测准确的学生授予“气象预报员”称号标志,激励他们继续保持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能力的学习劲头。)
【课后反思】 一、善用实际生活素材,展现信息课堂魅力。 “学以致用”是信息技术课堂最终的目标,而其“用”必然是在生活实践之中,既然用之于生活,何不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呢,所以在片段一中我尝试使用自己恰巧遇到的问题来契合本堂课的目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分辨真伪信息的教学尽管是课堂内容占比重相对较小的一部分,但是在当今信息化生活中经常会遇到,QQ、MSN、游戏、网页中时常见到类似欺骗钱物甚至埋伏病毒的情况,防不胜防,成年人有时也会不慎中招,更何况是孩子,所以有必要向孩子们提出预防“欺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正确对待信息善于去伪存真的信息意识。事实证明,在课堂上使用最真实的素材特别是亲身经历的事情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同学们纷纷献计献策和陈述自己遇到的情况的积极反应让我感动也很惊讶:原来孩子们的思想已经在网络世界中锻炼得逐渐成熟了,这算是庆幸还是悲哀呢?我们的生活化信息教育的宗旨正是怀着爱,让孩子们远离危险,幸福地生活,所以在信息课堂中,要积极运用一切可能吸引教师和学生共同投入真情实感的教学内容,而这必然也是实际生活中提炼的素材,因为信息技术思维与技能均是源自生活用于生活啊! 二、突破现有教材局限,构建教学设计平台。 现在拿在手上的浙摄版教材,理论上的内容需要更多补充,操作层面上的意义却需要根据现实生活中不断更新的软件和操作方法而更新,因此现有教材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是不争的事实,而唯一不变的正是信息思维模式的构建,所以在与时俱进的前提下我们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观察社会中正在进行时的动态信息,寻找教学灵感,从而设计出新颖体贴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深入探索生活中的信息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本案例片段一中学生提出可以使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正是将信息教学内容延伸至法律教育乃至其他社会知识学习的突破点。“教为学,学为用”,信息技术的教育理念正是其实用价值,这就更需要教师用自己掌握的技术来广泛深入以点带面地挖掘教学内容,结合教研组同事的协作和学校网站的评价体系与项目开发搭建起具有学校特色的先进的校本信息课程平台,积极关注时事热点(如两会、冬奥会、地震消息等等),融合各学科教学内容以及学校网站开发进程撰写信息技术校本教材,为突破相对滞后的教材限制做好准备,让无限的社会新信息成为我们课堂的坚强后盾,构建起新颖的教学设计平台。 三、激活学生多元思维,营造信息生活氛围。 庄子有“内圣外王”之道,杜威有“学校即社会”之理,生活是水,信息是营养,学生在信息课堂中成长,在信息社会中生存,而拎着那一桶“信息教育”之水的教师必然首先要向信息源泉——社会寻求最新最真的信息意识,善于激发学生多元化信息思维、从贴近实际激发兴趣入手点燃孩子的学习小火苗结合团队合作学习令星火燎原从而营造信息生活课堂氛围并且努力打造不同思维模式空间的认知拓展如“结合其他课程的整合性内容(语文作文能力、英语单词记忆能力、体育技能图解等)、细化分解教材并渗透社会最新‘情报’、户外信息课程任务设置(如校内外环境卫生调查、拍摄大自然景物、去科学馆参观并实践操作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和如片段二中的天气预测以及延伸出的天文观测内容等)”等方面,让孩子们在此间获得成功的乐趣(信息小卫士、天气预报员等称号)。由静至动,由动启思,让真实社会与虚拟网络、大自然成为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空间,才能切实培养起孩子们的信息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深化德智体美等素质教育体系内涵,才能真正让孩子们“明信息之大义,得信息之真髓”,永远快乐幸福地在信息生活海洋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