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与粘贴》——对教材内容的重新设计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信息技术》(小学)上册第14课《复制与粘贴》教学设计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孙晓莉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对教材本身编写意图的认识和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加以阐述,并设计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过程,课后对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复制与粘贴》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的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4课,教材目的是学习复制、粘贴以及移动图形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剪贴、复制的技巧,简化作图过程,了解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区别。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的学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定、复制、粘贴的步骤。第二部分主要学习将复制、粘贴后的图形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第三部分主要学习图形的粘贴方式,即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的区别。 (二)教材处理 我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节课进行了重新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蚂蚁搬运桃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对于第一部分学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我通过让学生为小蚂蚁找伙伴来完成。接下来通过“将桃子搬运到篮子中”来解决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的问题,又通过“考考你”来让学生了解同一个图形复制一次可以粘贴无数次,如果要粘贴不同的图形需要分别复制。最后,我通过“种植果树”来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画图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因此课堂上只要精讲多练,让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大家讨论解决或教师做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就能完成本课教学。 三、教法阐述与学法指导 (一)教法阐述 基于对教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加工,对学生心理和知识水平的了解与分析,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的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第一部分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和“讲解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主动愉快的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新知识的学习;第二部分我采用“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第三部分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愉快、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 (二)学法指导 优秀的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和方法,要教会学生“当老师不在时怎么学”。我们应该明白,课堂知识是有限的,自学的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为学生创造探索活动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来进行实践,发展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图中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探索其细节与技巧的操作。 2、掌握背景透明与不透明这两种不同的粘贴方式。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画图创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的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来掌握图形复制与粘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画图中复制粘贴的操作细节及技巧操作。 难点:图形的粘贴方式(透明背景与不透明背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创设情境:“森林里住着一群蚂蚁,它们每天都在辛勤的工作着,这天,一只小蚂蚁在桃树底下发现了一只掉落在地上的熟透了的桃子,它开心的想着:如果把这只桃子搬回去,那晚上大家就可以一起吃了。于是它就想去搬这只桃子,可是无论它怎么用力,它这只小小的蚂蚁就是搬不动这只桃子。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蚂蚁把桃子搬回家呢?”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说出:需要有很多蚂蚁一起来搬运。 教师打开画图,示范操作: 1.用“选定”工具把要复制的图形选中。 2.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复制”命令。 3.单击“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命令。 4.把粘贴好的图形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学生练习:打开“小蚂蚁找伙伴”,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帮助小蚂蚁多叫一些伙伴过来。 边操作边动脑:你有什么快捷的方法能快速的帮蚂蚁找到小伙伴? 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交流如何能快速的复制多个图形,从而得出快捷的复制方法:一次选中多个蚂蚁一起复制。 【设计意图:本课从一个动画故事进行导入,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任务“图形的复制和粘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让课堂教学能在生动、有趣中进行。】 (二)任务驱动,主动探索 继续故事情境:蚂蚁们吃了桃子后觉得桃子非常的香甜可口,于是它们拿来了大筐想要搬运更多的桃子回去,可是现在只有1只桃子,同学们,你们能变出更多的桃子并帮助小蚂蚁把桃子整齐的放到筐里吗? 学生示范操作,发现问题。 师:在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选定图形时将背景颜色一起选择了进去,因此筐里的桃子就被遮住了,我们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请同学们先看看“小博士”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然后大家一起来交流。 学生通过网站上的“小博士”进行自学。 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如何将背景设为透明”。 教师小结:当我们选择了选定工具后,工具箱下方就出现了一个辅助选择框,我们选择“透明”选项,然后再进行复制操作时,复制的图形的背景就变成透明的。 学生练习:比比谁搬运桃子的速度最快(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同学可以再次咨询“小博士”,也可以相互的讨论,还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操作的。) 展示学生作品,交流快速复制的小技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于解决教学难点背景的透明与不透明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已的尝试、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养成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和协作学习的精神,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当点拨,巩固新知 师:小蚂蚁看到同学学得这么快,想出道题目考考你们。现在有1个小桃子和1个大桃子,我们要在框里放4个小桃子和3个大桃子,那应该怎么做呢? 请学生讲述,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进行操作。 小结:在粘贴前先要清楚的知道我们刚才复制的是什么内容,如果粘贴的是同一个图形,那只要一次复制后就可以粘贴无数次;如果是不同的图形,就要分别复制,因为剪贴板中存放的是最后一次复制的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比一比”,让每一位孩子都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享受”学习的快乐,通过练习学生了解到,同一个图形复制一次可以粘贴无数次,如果要粘贴不同的图形那需要分别复制。】 (四)应用新知,自主创作 师:小蚂蚁们吃完桃子后决定多种些桃树,这样第二年它们就能吃到更多的桃子了。于是它们在空地上种了很多的桃树,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脑子里出现桃林的场景了吗? 师:那如何排列桃树,才能让画面显得错落有致,更加完美呢?(桃树大小、高矮不一,摆放有层次。) 创作要求:可以将右边素材区里的果树复制到左边的画板中,还可以在下面的创作区中先进行图形的创作,然后再移动到画板中。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 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复制、粘贴及其它操作技能,结合自身综合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 第14课 复制与粘贴 相同的图形复制一次可以粘贴很多次 粘贴的内容是剪贴板种最后一次复制的图形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他们就会自主地去学习。哪怕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他们也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如这节课开始不久,同学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在操作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由于他们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整个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这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