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实用元素
艺术设计就是要给公共空间赋予艺术形式和与文化有关的内容,有与整体形式相关的外观造型和材料美感,更有广泛的内在的文化意义。如铺设路面,对一般人来说就是用来行走的地面,但对于艺术设计而言,它确实应该有更丰富的表现意义。中国古典公共空间的路面和广场有不少拼装绘制的花草动物图案,国外也有在路面上雕刻历史、地理和科普教文的图案,也有以广场路面来展示儿童艺术创作的例子,散发着超出其本身功能的文化艺术信息。现在的公共空间设计已使许多功能设施超越了功能本身成为概念、意义和内容的载体,而且设计意念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公共空间艺术作为一门表达地方文化历史的特殊艺术,充分运用传统图案的艺术感染魅力,表示设计者的感受、情绪、心理、个性和见解,营造悦目爽心的景观效果;在其中溶入传统文化的元素,是当前我国公共空间艺术发展的方向。通过对民族民间传统图案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分析,可以使博采众长、旁征博引,并从传统图案中学到许多有益的传统技法和创作精神,构思设计新颖的公共空间作品。
三、平面设计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体现
3.1体现一定时期大众主流的审美情调
平面艺术设计首先是审美的,是多数人引以为美的。虽然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思想是精彩纷呈、主次分明的,但每个时期总有相对主流的、占统治地位的审美情调和风格,这是大众的审美主基调,也是平面设计应用反映审美情调的底线,“它宣扬着多数人的价值观和审美主张,强化着民族意志和国家精神”。
公共空间中的艺术担负起了塑造和净化人们美好心灵的功能。那些颓废的、与人类精神背道而驰的,所谓前卫艺术是难登也不应登入公共艺术的大雅之堂的。作为城市建设中的艺术创作,必须要考虑到如何适应大多数市民对待艺术的基本态度和理想追求,并正确地导向更具崇高精神意义的文化境界,它和纯粹个人艺术喜爱不同。如果仅仅是为了投人所好,只是满足一些人的低级趣味,那实质是借公共艺术败坏社会风气,降低公众文化品位,也有违公共艺术的根本宗旨。因此平面设计艺术要体现一定时期大众主流的审美情调,这样才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3.2作品雅俗共赏,收放有度
作为受公共大众制约的艺术设计既不能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艺术,或是标新立异、勇立前沿的新潮探索,让公众敬而远之或不知所云,又不能如“俗文化”一样完全土生土长,发乎自然,不加提炼,使公众浑然不觉。它应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融合,既有审美的境界,又能为公共大众所接受,即所谓的“公共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要群众化”当然,公共艺术设计追求艺术的原创性,甚至有时并不完全排斥代表一种前进方向的美学前沿探索,虽然当时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看好,而最终的结果是它为更多的人所接纳。
3.3体现人文关怀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危机,例如资源的破坏、能源浪费、生态环境失调等。因此二十一世纪设计的突出主题是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此种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籍的重任。不同年龄的人对设计有不同的需求,年轻人通常喜欢能够充分张扬个性和体现青春活力的设计;年壮者对那些能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的设计情有独钟;年老者则希望设计体现出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因此,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围绕人的需要展开。例如厦门书城设计理念先进,从设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都有周到的考虑,设计不同的读书、购书环境,就本质上在书城这个公共空间里面体现了人文关怀。
四、结语
对于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来说,平面艺术设计的各种元素不仅表现为一种对公共空间表象的美的追求,更可以在深层意义上将构成理解为一种设计的思维方式。构成思维是遵循构成的美学法则的设计思维方法,这种思维的作用有时直接地体现在某些严谨、理性的公共空间表面形式之中它的普遍意义在于其对公共空间中各组成要素的组织关系的梳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设计出具有时代感、舒适感、美感的公共空间是需要不断探索和追求的,平面中的各要素从思想和实践上都为现代风景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借鉴。研究各个要素和形式美法则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能使我们更好的学习、吸收并运用到现代风景公共空间设计中去。
致谢
在文档即将完成之际,我衷心感谢指导老师×××教授的悉心教导。几年来,×××老师对我关怀备至,从开始学习到现在,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此篇文档从构想、初稿、修改稿到定稿×××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可以说,如果不是×××老师贯串各个阶段的指导,我就不能将我的一些想法和学习成果在文档中表达出来了。在此向恩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参考文献:
【l】张朝阳,许桂芳.色块布置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4(3).
【2】刘丹.探析色彩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3).
【3】黄慧忠.公共空间设计中色彩问题的处理【J】.湖北林业科技,2005(4).
【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8月.第182页.
【5】袁运甫.有容乃大.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12月 第51、101、65、65、65页.
【6】邹文.公共艺术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人民日报 2002年3月30日第7版.
【7】翁剑青.艺术不只是作为自我表现的手段.www.be—word.com.cn,200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