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四大国有银行都没有设置专门的职员和部门负责中间业务产品的营销,从产品的开发、定价、分销、促销各个过程,银行没有系统的运作流程,往往出现产品陈旧、价格偏低、业务流程繁琐、权责不明确等现象,使得营销体系还很不完善。这让中间业务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从而限制了中间业务的跨越式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中间业务总量不高。
(三)客户缺乏有偿服务观念
中间业务收入贡献率不高是因为我国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定价偏低,而银行定价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消费者对中间业务的有偿服务观念尚未形成,银行为留住客户对部分中间业务采取不收费或少收费的措施,银行的不准确定价也造成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率偏低甚至阻碍一些业务的开展。
(四)产品创新意识不强
产品创新不足从客观上克制了中间业务总量的发展,也限制了中间业务对总收入的贡献率,同时造成中间业务发展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在我国大多银行采取跟风的方式,银行之间提供的中间业务的服务大同小异,也往往是简单的服务。市场上的中间业务产品种类单一且含金量不高,没有创新,我们中间业务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导致我们中间业务的广度和深度都没有很好的发展。像“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讲述的就是因为国有银行当时还不能够提供无追索权保理业务,而外资银行对于贷款条件更为优厚,提供的金融产品更为齐全,服务更完善,南京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南京爱立信公司提前还掉南京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的19.9亿元巨额贷款,将巨额贷款转移到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的账户中,让我国银行损失了一个为数不多的优质客户,该事件就充分说明我们的中间业务创新性跟不上客户需求,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做得不够,没有主动创新,导致我国中间业务没有质的发展。
(五)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中间业务总量、收入贡献率不高和中间业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我国中间业务相关法律不健全有关。我国虽然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立法较多,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立法较少,不利于实践中的具体操作;立法中针对传统业务立法较多,对新型中间业务的立法较少,使新型中间业务无法可依,在某种程度上打击银行中间业务向深度与广度发展的积极性。
1.已开展业务面临的法律问题
已开展的保管箱业务和个人理财产品质押就涉及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保管箱合同过期时,客户不办理保管箱的退租或续租手续,银行是否有权利清箱,清箱的程序是什么;保管箱失窃时,应该由银行还是客户负责举证以及如何估价损失财物;人民法院对保管箱采取强制措施时,破箱损失由谁承担以及对保管箱中搜查出与案件无关的物品该如何处理[1]。而个人理财产品质押存在的法律问题主要是理财产品质押没有法律依据、理财产品质押无法满足公示性的要求、理财产品质押不具有对抗作用,在优先受偿上存在法律障碍、理财产品只能在发行银行质押,不能成为通用的可质押标的[2]。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具体的规定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甚至在有的领域还没有指导性规定,这些不仅让现有业务在开展过程频现争议,还让一些业务难以开展,所以,要让我们的中间业务发展,需尽快解决存在的法律问题,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法律环境,增强本土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
2.预开展业务的法律障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受限于我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制度,而国际大银行中间业务的骄人业绩依赖于混业经营制度,面对这样的制度问题,而我们又需要发展中间业务,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重要,解决这个矛盾才能为我国中间业务发展提供很好的法律环境。
(七)综合型人才的匮乏
人才的缺乏也是导致促使以上三大问题的出现,银行要发展中间业务需要涉猎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各方面的知识,对管理者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加之中间业务在近几年才真正开始开展,市场上这种综合型人才的供应明显不足。
四、在新形势下我国大力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对利率管制逐步放宽(注3)。而利率市场化使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盈利收入越来越少。同时,市场利率化的提高,增加了银行利息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大了借贷业务的风险。因此,为了适应未来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快业务转型,加大拓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力度,适应收益结构转变的大趋势。
(二)巴塞尔协议III的冲击
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就加强银行监管的的《巴塞尔协议III》达成一致意见(注4)。随着巴塞尔协议III的颁布,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2010年全年央行先后颁布了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和两次加息,减少了可动用的信贷资金规模。这对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以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而有些中间业务具有不占用资本金的优势,减少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因此,加快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持续增长对银行的快速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支持作用。
(三)存贷业务发展速度放缓
1.投资渠道多元
存款由原先的绝对主流变成现在的相对主流,就像现阶段的房地产投资就比较受欢迎,并且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国债、保险、基金等作为理财工具,银行的储蓄总量在现阶段以及未来有下降的趋势。
2.筹资方式多样化
客户除了向银行贷款,还有股权筹资、债券筹资、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筹资方式,很多时候其他方式比贷款更能吸引企业,如融资租赁,企业支付租金就享有机器使用权同时企业可选择在租期结束后是否购买机器。虽说现阶段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贷款,但银行贷款减少的速度仍快于中小企业贷款增加的速度,因此我们的商业银行不能像以前一样依靠存贷利差来获得利润,我们需要寻找新的主要盈利方式。
(四)客户需求多样化
现在的客户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对银行的业务需求不再只是存贷款,还存在对理财、担保、信用承诺等中间业务的需求,为了留住客户,扩大经营的业务范围,发展相关中间业务,这是银行不得不做的措施。
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以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为例(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