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世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争夺市场、争夺资源的抗衡逐渐公开化,将来亚洲国家必然会走联合之路,形成了一种国际经济集团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力求通过对亚洲货币合作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在国际货币一体化的背景和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的美元化、欧元区等等货币合作或一体化形式,同时将欧元诞生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与亚洲进行对比,分析亚洲货币合作并最终实现一体化的可行性及需要做好的准备。同时,提出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制度和路径选择,并针对现存的和将要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对策研究。
【关键词】亚洲货币合作;障碍;前景
【正文】
引言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和区域化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国际货币制度在经历从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后,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又出现了区域汇率协调安排和货币区域化趋势。欧元的成功启动和中北美地区的货币合作以及拉美国家的“美元化”是这种趋势的具体表现。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亚洲各国或地区有必要加强本地区内的金融协调与合作,其中引人关注的焦点就是亚洲地区的区域货币合作问题。面对二十一世纪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亚洲人民早晚会觉醒,团结合作,发展区域经济组织。亚洲的发展是在市场经济中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将发展更快,竞争将更为激烈。亚洲国家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在金融风暴中越来越反映出,亚洲国家若不能以积极的姿态去建立区域经济,那么在全球区域经济的竞争中必将处于下风,也容易成为国际金融投机家看中的目标。
因此,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世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争夺市场、争夺资源的抗衡逐渐公开化,将来亚洲国家必然会走联合之路,形成了一种国际经济集团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发展趋势。从制度角度出发,通过固定汇率平价和完全自由兑换或通过实施单一货币构筑亚洲货币合作区域,区内根据效率原则确定相应的制度和组织安排,根据制度安排统一实施货币、汇率等政策,这是有其根本性意义所在的。
一、亚洲货币合作的理论依据与合作背景
(一) 亚洲货币合作的理论依据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亚洲各国对区域货币合作的呼声日益高涨,引起人们对区域货币合作以及货币一体化的关注。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包括几方面:第一,货币一体化。特里芬最早于1958年讨论了国家间货币一体化构想。蒙代尔1961年发表了《最优货币区原理》,罗勃森在《国际一体化的经济学》中也概括提出货币一体化的两个显著特征。第二,区域货币合作。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最优货币区”以及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平行货币”理论在理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后来,麦金农,肯南,克鲁格曼等货币理论巨匠补充和完善了金融合作理论,并在欧洲时间中取得很大的成功。
1.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分析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后期,亚洲的东亚地区经济经历了持续高速增长。从 1965 年到 1990 年这段时期中,整个亚洲的人均 GDP 年均增长率为3.8%,其中东亚地区尤为突出,达到了6.7%;1966 年东亚地区的 GDP 仅占当时世界的4%,而 30 年后的 1996 年比例上升到 24%;并且 90 年代上半期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均保持在 8%左右。这些数据说明了亚洲的经济增长是比较快的,而且这种长期持续的增长也增强了亚洲的整体经济实力。
但是,后来由于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东亚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直到近些年才逐渐出现复苏的势头。此外,从最近几年来的情况看,亚洲国家的 GDP 一直保持非常稳定的增长速度,其中中国的发展速度更是非常快,在整个亚洲都处与增长的前列,从 2008 年到 2012 年,中国的 GDP 总量增加了快一倍左右,而人均 GDP 则是翻了一番,增长幅度远超出其他国家。
2.经济开放程度分析
经济体的开放程度越高,交易成本越低,共同货币给成员国带来的利益就越大。一个区域相互间贸易、投资关系密切的开放经济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货币区,对区域外部实行共同浮动的汇率安排,对于宏观经济目标更为有利,所以高度开放的经济区域应该组成相对封闭的通货区,并且应将经济开放程度作为最优货币区的衡量标准。亚洲各国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利益千差万别,在经济开放度方面,采用传统的对外贸易比率法,即为一国对外贸易额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从 2011 年看来,东亚国家与地区的对外开放度是比较高的,尤其是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度都在 100%以上,前两者高达 200%以上,另外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韩国的对外开放度也很高,都在 50%以上。由于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亚洲“四小龙”及东盟各国基本上属于开放型经济,对汇率的波动十分敏感,对汇率市场的高度依赖需要汇率的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进行货币合作来稳定汇率。在这方面,东亚比欧盟具有更大的优势和要求,但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经济国,日本的对外开放度却只有 18%,只到 2009年也才到 28.9%,与日本在亚洲的经济地位不符,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日本对货币合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区域内部贸易关系指标分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论亚洲货币合作的主要障碍和前景(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