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很多,如二战中日本的侵略、朝鲜半岛问题、中国的“两岸问题”等地区热点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因此,货币区对这一地区来讲,其实现的过程必将是民族间亲和感和信任感逐步建立的过程,而从现实情况看,这一过程将是相当漫长的。
3.重商主义经济阻碍亚洲货币一体化
值得强调的是.重商主义固然是近代以来崛起的众多国家所采取的一贯政策,但它是经济起飞的条件.而不是成为货币区的条件。原因很简单,重商主义突出的是民族国家的竞争以获取稀缺的国际硬通货从而为进口经济成长更为稀缺的资本品提供条件,而货币区则强调的是各国之间的协作,是以相互的贸易依赖与互补为前提的。在美国与这一地区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在重商主义国家与货币霸权国家之间的贸易均衡。这种均衡,一方面挤出了前者的贸易联系,另一方面使其对美产生依赖,这种状况必然制约着亚洲国家对共同货币的需求。
三、亚洲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和前景研究
(一)美欧货币一体化与亚洲货币合作
1.美国的主导货币区域化之路
这里所讲的美元化,是指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奉行或实施的一种货币制度或货币政策。其内容是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政府逐步以美元取代本国的货币并最终自动放弃货币和金融主权的政策行动,是一个国家货币金融领域内的美元政策化或美元制度化安排。由特定历史条件所决定而形成的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长期的霸主地位,尽管在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由强趋弱的变化,欧元的出现又进一步动摇了这种霸主地位。但从根本上说,美元在世界经济各个领域和各个地区已经和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事实上的美元化,应当说是不争的事实,美元仍然是当今国际货币金融领域中的霸权货币。美洲的货币联盟演进路径涵盖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北美货币联盟的演进路径可能将沿着货币联盟的特殊形式,即美元化或货币替代(Dollarization and Currency Substitution)的方向行进。美加之间长期以来紧密的经济联系时期在推进货币联盟的进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的可能性相对比较低。从长远来看,墨加美之间直接采用美元的可能性也并非匪夷所思,三者分别具有的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比较牢靠的自由贸易区基础,三国的人均 GDP 差异性也和欧元首批成员国的差异情况类似。加拿大和墨西哥已经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尽管政府尚未明确提出美元化政策,但美元在其各自的经济、贸易、货币和金融活动中无疑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两个国家已经存在由市场力量选择的事实上的美元化。从拉美国家货币合作来看,其美元化倾向非常明显。
2.欧元的单一货币联盟之路
欧元的启动和流通以来的实践已证明其运行基本是成功的,并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余波的冲击;欧元债券增长迅速,因其发行量已超过美元债券而成为世界头号融资工具,且欧洲证券市场也已开始走向联合;欧洲中央银行运转正常,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各成员国的财政政策没有出现重大冲突;欧盟各国对欧元的态度积极,某些非欧盟成员国正在创造条件加入欧元区。从发展趋势来看,欧元今后的前景将更加令人鼓舞。欧元的启动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表现在欧元已经作为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国际货币出现在国际货币体系舞台上,最重要的影响还在于它的示范效应,即在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基础上进行货币金融领域内的合作,并进而建立区域性货币体系是必要的、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3.美欧货币一体化对亚洲货币合作的启示
亚洲货币一体化的障碍和困难还很多,决定了亚洲货币一体化不能完全效仿欧洲一体化之路,但从欧元实践中我们可获得一些具有示范作用的经验教训。应当承认,欧元化为区域货币一体化提供了范式,具有指导意义,其发展道路和实践中所暴露的内部矛盾对于亚洲货币一体化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第一,亚洲经济、金融一体化可参照欧洲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道路。欧洲一体化进程始于“煤钢共同体”,随后“煤钢共同体”发展成“西欧共同市场”和“欧洲共同体”,英国为保持大国地位也与瑞土、奥地利等国成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最终两大组织在竞争中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走向欧洲联盟。广义的东亚共有近 20 个国家和地区,散布于亚欧大陆东端和西太平洋,直接实现区域联盟同样面临很大困难。目前亚洲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政治联盟只有组织松散的“东盟”,其它国家可参照欧洲模式,先局部后整体,待条件成熟后再通过区域论坛性组织讨论建立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机构。
第二,亚洲货币一体化可借鉴欧洲组织机构逐步升级的模式。
第一步,成立东亚或亚洲货币基金组织,增强亚洲国家的抗危机能力,避免在金融风暴发生时处处受制于 IMF。
第二步,建立亚洲货币体系。通过亚洲汇率机制及货币合作等方式形成以一篮子区内强币为中心的区内货币关系,保持汇率和物价稳定、进而在时机成熟时创建亚洲货币单位。第三步,组建由区域内所有国家或部分“达标”国家参加的亚洲货币联盟、通过严格而正式的国家间协议,明确成员国权利与义务,各国政府向联盟让渡部分货币主权。第四步,成立类似于欧洲央行的亚洲中央银行,各国在亚洲央行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央行独立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并发行区内使用的单一货币。
第三,欧元区实践为亚洲货币一体化提供了具体操作上的范式。尽管两洲发展背景和具体情况不同、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探索是迄今为止唯一通过协议方式取得成功的跨国货币统一。欧元实践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包括可操作性很强的法律和条约文本、组织机构的设置、详尽的制度安排、技术解决方案、国家管理机制创新以及丰富的理论论证等。
亚洲在构建自己的货币同盟时可充分利用和借鉴欧元化的实践成果和经验,在跨国央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等领域吸取欧元实践的经验教训,最大限度地避免成员国之间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将前期的建设成本和货币区建成后的摩擦成本降到最低。
第四,亚洲实现区域货币、金融、经济一体化后,可以继续将这种范式向广义的亚洲推广。正如欧盟最初称为“西欧共同市场”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总是从文化、制度最相近的国家开始。欧盟至今对“东扩”心存疑虑,欧洲货币联盟中没有一个东欧国家,体现了欧洲人既渴望统一,又担心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和文化传统会有损于联盟的复杂心理。
亚洲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国家间差异更大,当前提“亚洲经济一体化”缺乏现实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文化相对接近的东亚国家率先组成区域性的“东亚经济共同体”。然后或逐渐“西扩”,或与亚洲其它区域性组织联合,不失为亚洲经济、政治统一可选择的道路。
4.欧债危机对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启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
论亚洲货币合作的主要障碍和前景(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